看了心情很沉重,在一個德語國家看的英文原聲德語字幕的版本,大多數時候懵逼,但是能感覺到溢出屏幕的恨意和不甘。看電影看得心里很慌,結合自己的經歷,再多的喜劇成分也無法讓我輕松地笑得出來。
鏡頭是喜歡的。印象比較深的是black power和white power交替的幾個瞬間,層層遞進情感越來越激烈,觀影時像不自覺被交冰火交替刺激著,也感覺到劇中人的荒誕不經。現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癲狂的人都十分害怕。這個電影不想再看第二遍。

最近幾年的奧斯卡乃至于美國社會,都格外青睞黑人平權。而一直以來都被學員略有壓制的斯派克李,也借此東風,有了一些揚眉吐氣的機遇。
來分析一下今年斯派克李的申奧之作。開篇的部分用《一個國家的誕生》的片段混合咆哮著白人民族主義演講的亞力克鮑德溫,極具攻擊性而有效地直接呈現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思想(一個國家的誕生作為百年前的電影被各界認知為經典接受,而它的種族主義思想也延伸到百年后今天的亞力克鮑德溫)。同時,黑人領袖演講的段落中,在演講的同時不斷剪接黑人聽眾的專注神情

9/6
蠻喜歡這部片子的,講故事的方式很有趣,對政治問題和意識形態沖突的探討也很直白,但這也導致許多人對它頗有微詞。
片子里有很多很多黑色幽默:比如說開場那位不停忘詞的白人至上主義者、黑人白人的口音問題、黑人學白人口音歧視黑人/猶太人/墨西哥人/中國人(總之一切非白人的物種)、OJ辛普森…
后半段在表現主題上則會犀利的多,觀眾會接受到很多吶喊式的、口號式的觀點的傾瀉。高潮部分white power和black power的對立也在導演的平行蒙太奇里被直觀的搬到了臺前。

3K黨在上世紀的鼎盛時期,曾經有多達400多萬人的會員,其中甚至包括很多政府要員。
我第一次知道3K黨,是因為雷蒙斯有一首歌名字就叫“The KKK Took My Baby Away”。
據說唱的是主人公的一個黑人女票被3K黨綁走的故事。
科恩兄弟以奧德賽為藍本拍[逃獄三王],背景換成了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幾人浪跡逃亡中,一個際遇便是遇到了夜間活動的3K黨。
他們清一色的身穿長白袍、戴著只挖空眼睛處的尖頂白帽,手拿火把,圍城一圈,有秩序地燒毀十字架。
這個群體,顯得神秘而邪典,有些令人毛骨悚然

黑色黨徒:水形物語很爛,沒想到這部更爛,這是奧斯卡,不是政治風向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