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大愛看法國電影,緩慢的劇情和電影中帶有濃濃的法國式人文情懷主義,都讓我這個一向貪食文化快餐的人遠離它。但這部法國電影,以相對緊湊的故事情節敘述了一段不堪讓人回憶的歷史,讓人倍感歷史沉重。
整部電影中,我更多關注了在人處于仇視、偏見與歧視的環境之下的的所作所為。正如電影中,有在小sarah和家人等猶太人被強制帶走的時候,那個陽臺大喊他們罪有應得的法國胖婦人,也有為這些猶太人同給予幫助的人們。其實電影中基本都將鏡頭給那些幫助猶太人的普通平民,無論是在陽臺和胖婦人爭執的老頭,還是在體育館中幫助一個猶太人逃跑的醫生,又或者是給集中營中投遞食物的婦女們,加上現代故事中Julia 對這個故事、對sarah不斷地追尋。電影說明了法國對那段歷史是無比痛心,但是又是無能為力的,只有在不禍及自己的情況下幫助他人。就像Julia在問她的同事,如果你在那個時代,又會做什么?如果是我,我可以鼓足勇氣去幫助這些猶太人嗎?大概也只是像那個男同事說得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這一切發生吧。
仇視、偏見與歧視

早早下了本片,卻一直沒看上。究其原因是向來不喜歡看二戰題材的電影,總覺得這個歷史太沉重。
朋友說這是個悲劇,看之前要準備好紙巾。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電影的心情沒收拾好呢,還是沒收拾好呢,看完了,沒有想象中的沉重。
故事是由一個女記者執著地追求二戰時期一個猶太女孩的來龍去脈展開的。和往常一樣,還夾帶著和丈夫感情上的沖突。
在下眼拙,確實評不出8.1這樣的高度。只是相對于《新特勒的名單》這樣子的片子,本片從另外一個角度娓娓道來一個二戰中很不起眼的case。就像片子里的人說的:我擅長忽略數字,注重活生生的例子。
陰影,如果不能正視就無法擺脫。歷史也是如此,二戰并不是一個轟轟烈烈的話題,他發生在那些本該平凡過著生活的人中間。“一不小心,我們就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特別深刻的是猶太人被驅逐到火車上,三樓上有個女人鼓掌吶喊,二樓有個人站出來說:不要高興,馬上就會輪到我們了。
我們的主角沙拉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受害者,她一直認為是自己的錯,因為她關起了壁櫥她弟弟才會死。其實沙拉的陰影留在了許多人的心中,這種傷害

看完這個電影,我有三個疑問,如下:
1.女主為什么一定要找到沙拉,動機是什么?
2.沙拉后來為什么自殺?
3.女主為什么給自己出生的小女兒起名沙拉?
先說第一個問題,女主尋找沙拉的動機。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重要了,不清晰的話很難理解女主的行為。
明明報道結束了,還要繼續追查下去;
追問公公,逼問房子的由來;
手術安排妥當,卻放棄,轉而連夜直奔紐約尋人。
可見女主對這次追查的決心和關注度。她關心已經過去60年的種族迫害,關心某個受迫害的猶太家庭,關心那個不知生死的小女孩
盛宴!《莎拉的鑰匙》:悲情故事的殉道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