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f。看完以后我只有這個感受。
一個沖動型人格的酒鬼,一個自私苛刻神經質、完全是“溫柔”這兩個字另一個極端的暴躁婆,一個是看起來成熟但實際上幼稚到極點的性成癮者,還有只知道健身的白癡,感性到甚至覺得算是瘋子的整容aholic,以及我覺得很可惜的老好人經理,雖然說我覺得那個經理有可能有我不知道的故事。當然那個完全不被重視的兒童學家,算是聰明的了,因為大概在一開頭他們聚會的時候就知道她丈夫有問題——那個眼神不對——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她再找的人也幾乎是那種只有臉可以的人,而她工作也不怎么好,寫的東西……天,哄小鬼都哄不住。
最后那些人死了,逮捕了,然而泄密的東西完全沒有收回,而US政府方面高層從頭到尾的做法只有一個:把那些知道秘密的人粗暴地殺完,并且不細查原因。從頭和稀泥和到尾,最后不知道哪里出問題了還說:we just should end it all,and never make it happen again,(大概是)。正確的P話。
然而,攪入這件事的所有人中,所有女性全部逃脫所有的責任:完全沒有職業道德的兒科醫生得到了丈夫所有的財產

一路看來評論高到離奇。
坦白說我沒覺得有多少包袱在那里,或者說那些包袱是高于我的笑點。
如果導演是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這部片子的評論又是另一個導向吧。
我接受不了如此這般生硬的"黑色幽默"。
在看完片子之后我突然想到童話里那雙為國王制作最美麗衣服的裁縫。對,這是個黑色幽默,但或許,可能,大概,這個幽默在電影本身之外呢?
哦,是部好片,從某種意義上講。

(好吧,也沒那么差了。。只是覺得拿它作標題很好玩~)
看完之后我想說的是:
首先,美國人還是不要玩黑色幽默的好。
然后,George Clooney還是和Renee Zellweger合作好。
最后,Brad Pitt真的不帥,天地良心啊,真的。。
瑣碎卻不乏智慧,多線故事又能個個飽滿生動,Burn after Reading真的不如Death at the Funeral。
黑色幽默影片是這樣的,開始時很沉悶,然后漸入佳境,最后收尾點睛。你不能說BAR完全沒有做到,只能說他的點睛之筆做得不夠到位。情報局辦公室幾場戲的確很有意思,作為貫穿線不時出現一下,作為開場收尾都是很有點意思的。就憑這點,我還是很能理解科恩兄弟榮獲OSCAR最佳導演的。BAR的問題是,你能看得到導演想要講述的這個故事,能看到故事背后的諷刺,能看到他們在一些情節處理上的刻意,但問題出在,影片"表層次"故事的缺乏吸引力致使觀眾甚至不愿花心思多想多回味整部電影。
這才是這類影片的致命傷。不在乎你的深意有沒做到位,不在乎故事的諷刺點有沒有尋找對,關鍵是讓觀眾在影片黑屏后還有欲望去探究你導演的思考。
再說演員

“閱后即焚”凱文·蘇斯曼領演,What do we lear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