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9 22:30
首映:2009-04-01(英國)
年代:2009
時長:116 分鐘 / 1
語言:英語
評分:8.6
觀看數:83282
熱播指數:181
來源網:三年網
關于海盜電臺的原型。
謹以此片獻給長期奮戰在第一線的各種動漫,電影,美劇,日劇漢化組們和制片人員,
獻給游戲開源提供者,
獻給D版碟商和書商,
獻給打口老板們,
獻給所有以非法合法形式沖破文化壁壘的勇士們,
獻給所有數十年如一日的亞文化傳播者們,
獻給一切我們應該致敬和歌頌,并勇敢的捍衛人類正常趣味兒和樂子的人們~
長生天保佑諸君,烏拉~
我覺得這是我個人有生以來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即使現在已經過了一整天,我還是對此感到激動;
這個念頭的產生幾乎是一瞬間的,當Radio Rock開始下沉時,加文.卡瓦納發出了最后的求救信號, “對不起,東經250度,接下來是一首很長的歌曲,我希望我能一直在這兒” 隨后他放下唱針,黑膠唱片流淌出Procol Harum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艙內一片狼藉,全世界也陷入了狼藉,男孩沉默, 女孩流淚,一個偉大的世界隨之沉降;
It's 1966, the greatest era for British Rock n' Roll.
那時候,距離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已然十年,也許他和阿蘭金斯堡飲盡了全世界半數的杜松子酒,三年后他離開這個世界,沒能好好地看阿波羅登月和那些曾是他追隨者的年輕男女們在一個叫伍德斯托克的小鎮盡情放歌,唱出了永恒;從美國傳來的“垮掉的一代”精神在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受浸,人們除了迷幻藥和性,正為著披頭士的搖滾樂而瘋狂;那年,英格蘭奪得了世界杯,即便如此
這并不是多么高尚的電影。我們純粹就是來擺酷的。關于這部電影,有兩個形容詞:哭了;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好吧我承認這不是形容詞)。巧的是剛看完村上龍的《69》,簡直就是絕配。看看《69》的開頭,“1969年這年,東京大學停止了入學考試。披頭士樂隊發行了《白色專輯》、《黃色潛水艇》和《修道院大道》,滾石樂隊發售了最佳單曲《夜總會女郎》。還出現了一群被稱為嬉皮士的人,他們留著長發,呼吁愛與和平。巴黎,戴高樂下臺;越南,戰爭還在繼續。”這基本就是海盜電臺的背景。
一群風格各異性格不同——但都是怪胎——的中老青搖滾青年聚集到一起,在這艘輪船上,日日夜夜放松這音樂電臺,宣揚搖滾、性、酒精、自由和愛。盡管那群身著統一而無趣的黑色西裝的政府高層們想盡辦法禁止他們,搖滾電臺依舊放送下去,哪怕船身開了個大洞水在往里灌。從高尚的角度說,我們能看到自由的一切,所有的東西都要求解放,音樂,酒精,毒品,性,同性戀…………烏托邦或伊甸園。從低速的角度說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鮑勃迪倫寫下了一個時代的反戰史詩:《戰爭的主人》,他對著“戰爭販子“高唱“我想讓你知道,我可以看透你的面具”。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I have a dream”著名演講,25萬黑人跟著高呼自由和平等。
1965年,The Beatles 發表新專輯《HELP!》,銷量一舉破百萬,伊麗莎白女王親自頒授MBE(Memb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勛章給每一位成員。
1969年,首屆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在美國貝塞爾開幕,50萬嬉皮士在雨后的泥漿中歌唱跳舞,高喊“要做愛,不要作戰”反越戰口號,構建了愛與和平的音樂烏托邦。
同年,阿波羅11號首次登上月球,人類實現了從地球走向太空的偉大夢想,這一步跨過了5000年的時光。
偉大的六十年代,唯有“搖滾”和“革命”是主題,性解放、反戰反暴力、同性戀反歧視、黑人運動、女權運動浪潮愈演愈烈,沒有什么比這些為自由和愛搖旗吶喊的人們更可愛的了。菲力普斯在蒙特利國際流行音樂節開幕前,用不到一個小時寫下了名曲《San Francisco》,這些可愛的青年男女們紛紛前往舊金山
關于海盜電臺的原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