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7 02:27
首映:2011-04-15(中國大陸) / 2011-03-25(美國)
年代:2011
時長:110分鐘 / 12
語言:英語,德語
評分:6.3
觀看數:9777
來源網:三年網
《美少女特攻隊》腦皮層區域側額葉部分的活動記錄
關于片名的中文翻譯,可以嚴謹一點么? Sucker Punch,英文俚語,意指——出其不意的一拳。所以,這部電影正確的名字應該是《出其不意》,而不是令人反胃的《美少女特工隊》。
而我寧愿為它命另一個名字《思維迷途》。整部片子無不是以意識流和超現實主義手法,傾力訴說于現實的桎梏之外,人的思維能走多遠,又能呈現出何種不可思議的想象力。無關暴力、無關陰謀、無關性感、無關魔幻。
其實,這就是又一部《盜夢空間》,如果脫去夢幻華麗的衣裳。而最終未能達到《盜夢空間》的口碑與高度,無外兩個原因。
一、片名。《美少女特工隊》,無法不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絲襪高跟小抹胸,劍術手雷沖鋒槍。而事實上,抱著這種聯想去看片子又注定失望。
二、演員。演員演技的稚嫩讓導演構建多層思維空間與悲劇化意識流浪的努力頃刻化為烏有。如果能如《盜夢空間》,集合一批優秀演員,這部電影的命運又當如何?
電影關鍵詞解讀(以下可能會劇透)
欺騙:導演從一開始就利用我們對電影的慣性思維進行欺騙
我實在不喜歡去影院看電影,因為太少思考的時間以至于將電影變成一場消磨垃圾食品的游戲,浪費青春浪費才華。如果看的是非中文電影,還得忍受那下三濫的翻譯,這是我最最最不能接受的。我說的是這一部《Sucker Punch》。(美少女特攻隊 eww~)
這分明就是一部女版飛越瘋人院!
導演的執著使得本片不那么容易被人理解,所以評分徘徊在爛片邊緣,其實不然。疑問雖多但答案就在電影其中,我一向不喜歡從電影之外去揣測電影之內的東西,這樣有失偏頗不但,還讓人相信自己想象的那些,就是電影的本身。我看的加長版127分鐘附帶英文字幕。
以下泛泛而談:
先列舉電影基本信息,以下人物均指現實人物:
Babydoll,女病人,母親死后在某個雷電之夜,為保護妹妹反抗繼父卻誤殺妹妹,被帶入院,然后繼父賄賂護工Blue Jones,5天后將其執行腦葉白質切除術。
Sweet Pea,女病人,最早出現在女醫師Vera Gorski安排的場景上,正要進行模擬。幻想里是去復印地圖的。
Amber,女病人,幻想里是去偷打火機的。
Blondie,女病人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從狹義上講,說的是一部影片與另一部影片或明或暗的(例如,通過影射、模仿、戲仿或混成)參照方式,或者,從廣義上講,說的是一部(影片)文本與其他文本可能會有的各種關系。(《電影研究導論》)
“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電影制作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積極借鑒自身之外的電影,有時是直接向它們表示敬意,但在成片過程中會制作出某種或是主題、或是風格的動人紐帶。有時候,對其他電影的參照既多且雜,屬于有意識的借用,通過引入這些相關的參照物來增加影片的厚重感。這種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顯示了一位導演對電影史各個階段的熟悉程度——營造出過去和現在之間觀念和影像的互換(interchange)。”(《導論》p.8)
這種創作“互文”性結構電影典范的導演有昆汀·塔倫蒂諾、戈達爾等。
《美少女特攻隊》也是一個互文性結構的電影,不同于已被影迷熟悉的用詩歌,用影像,以及用海報做媒介,她是使用流行歌曲(歌詞)以及流行歌曲所指向的影片來做媒介,主要音樂來自五部不同的電影/美劇
寫在前面——關于Sucker Punch,我還是比較喜歡上映前的暫譯名《專扁衰仔》或是直譯名《出其不意》,對剩下這些花里胡哨的譯名頗不待見。尤其是港版譯名經常讓我莫名其妙,只能通過海報認片子了。今天看的timing頗準,本來一路小跑到電影院已經過了開場時間一分鐘了,前面第一個派對的人還頗為絮叨,不過等我進去的時候,《Limitless》漫長的trailer還沒放完。再加上兩段FANCL的廣告,影片直到開場近十分鐘才開始,真是天助我也。
關于電影——很概括出這部電影到底在講什么,開頭的旁邊像在講Fairy Tale,結尾的疑問又像是對生存和人性的思考。只有首位呼應的那句“You have very weapon you need. Now Fight!”是最現實的生存鼓舞。這部電影顯然不想僅僅作為花哨的商業片賣,她想給觀眾多一點點思考。不論她在提高影片立意上是夠成功,她至少提醒了我們,在你覺得渺小無助的時候,你其實是有無窮無盡的爆發力的。何況喜歡創意和打斗的觀眾還是很容易的就片中展示的奇幻世界爽到,覺得值回票價。
影片呈現出了三層世界,不是在夢里
《美少女特攻隊》腦皮層區域側額葉部分的活動記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