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7 01:37
首映:1957-06-30
年代:1957
時長:130 分鐘 / S
語言:英語,法語
評分:7.5
觀看數:96829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黃昏之戀》她因愛而偽裝多情,他卻因純情而挽留
奧黛麗赫本有著獨特的氣質,可以純真無邪的干壞事,卻不惹人厭惡。
偷進別人房間、爬陽臺、騙人、偷看別人的隱私、偷穿貂皮大衣、瞞著父親和老男人約會……,樣樣都做得理直氣壯純真無邪,為什么卻仍然讓人憐愛?
因為女神或天使太崇高了,使我們自漸行穢,只有墜落凡塵的女神和天使,才是最性感的。
就像第凡內早餐中的外圍女,羅馬假日中的落難公主,這樣的奧黛麗赫本,才能讓我們稍親芳澤。
電影確實是一種不同的藝術,簡單的劇情,老套的故事,但憑借著畫面和音樂,卻仍能讓人沉醉其中。
剛看完love in the afternoon,眼睛有點濕潤,但僅僅針對的是赫本劇末追火車時精湛的演技,以及慶幸她或者說這電影最終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但說真的,以這電影的情節和表達的情感,我真不希望有太多年輕女孩看這部電影。說的其實就是一個循規蹈矩的19歲音樂生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跟一個美國老花花公子發生的一段旖旎故事。重點是;1.音樂生只有十多歲,感情一片空白,對感情極度認真。而美國花花公子已經40~50歲了,閱女無數,游戲花叢,只想要bed上的激情,恐懼heart 上的感情。2.花花公子是個富豪。不管哪一點來看,這個小姑娘都像在玩火,而且毫無勝算,99.9%都是悲劇收場……但電影畢竟就是電影,簡直就是現實的反轉版,一“下午”情后又一年,小姑娘又遇上了富豪,又共度了n個“下午”,最后富豪竟然愛上了這個“滿口謊話”的小姑娘,帶著她回美國結婚了。
但現實最可能的是什么呢?
1.一“下午”情后,富豪閃了,小姑娘終其一生沒再遇到過富豪,心里攥著一朵白康乃磬郁郁寡歡的嫁給吹長笛的同學(當然也可能有些偏激女性會終生不嫁一直懷念
故事發生于巴黎,開頭幾乎完美展現了多情浪漫的巴黎,奠定了電影浪漫輕柔的基調,從早期影片看來,這部影片細節特別突出,從對人物情緒的把握層層遞進,雖然劇情充滿巧合,但導演注重邏輯處理,幾乎沒有累贅情節,愛吵的狗,丟鞋,腳鏈,毛衣,意亂情迷的音樂,顫抖的大提琴,男友列表錄音…都有深刻暗示。
風流人物有其吸引人的個性與獨特魅力,沒有人是盡惡盡偽,人的本性與生命歷程也許就在對的瞬間遇到對的人而轉變。
通過偵探家的資料,聰明的于音樂學校學大提琴的單親女兒了解仰慕上了這個富貴的風流浪子
簡簡單單不就是最好嗎?
很多人似乎要求的太多了,什么道德什么規范什么深度什么合理性,不覺得累嗎?赫本只是站在那里就足以讓人欣賞半天,何況還有那么多動人的表情言語,我們哪個不為她的照片動容?只能說導演太聰明,充分利用了演員的常處。至于有人擔心結婚后的姑娘,就那么肯定跟著同齡男孩的女神會幸福一生?也許是嫉妒女神喜歡的人還恰恰是有錢人罷了,唯一的遺憾就是女神喜歡的人年紀大了一點,若是高富帥就能送上滿滿的祝福了?有女神的電影都是滿分。
《黃昏之戀》她因愛而偽裝多情,他卻因純情而挽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