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傷心的奶水》獲得年初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涉及了秘魯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詩意地以女性自我拯救的過程,完成關于如何面對民族傷痛的隱喻。
《傷心的奶水》 The Milk Of Sorrow
導演:克勞迪亞·尤薩(Claudia Llosa)
主演:瑪嘉麗·索利耶(Magaly Solier)
(Spoiler Alert! 以下內容劇情泄露,可能影響觀看)
影片獲得年初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隨即有出現了幾個不同譯名:“傷心的奶水”,“受驚嚇的乳房”,臺灣人索性更進一步,美其名曰“懼乳”。談及譯名差異不在于重呼要講究翻譯的信達雅,事實上很多人看完影片會發現,哪來的奶水和乳房,一部以上半身為名的電影結果是講到了下半身,奶水不過是一種象征性的存在延續。《傷心的奶水》涉及了秘魯這個國家的獨特歷史背景,結果導演什么都不明說,連對白、字幕提示都沒有,隱秘的過去只出現在母女倆低聲哼唱的傷心歌謠中。
先聲奪人的開場中,大概能聽明白法斯塔的母親遭受過強暴,現在老得奄奄一息。后來母親走了,法斯塔要按照原住民傳統習俗把母親尸體帶回老家

對不起,用了不雅的詞句,但唯有用它,才能表達出我對此電影的感受。
因為此片是柏林電影節的獲獎影片,而我又是一個比較欣賞柏林電影節的人,再加上這是一部來自南美的影片,所以在未看影片簡介的情況下,我就看了此片。不過,這樣一來,倒有了一個奇妙的結果,我竟然未能看懂電影。看完后我又去查了一些關于此片的資料與影評,才知道該影片竟還蘊含著如此深的政治及文化含義,呵,這B還裝得夠大的!
說實在的,看電影也看了很多年了,所謂的小眾影片也看了不少,但不管怎樣,最少還能讓你在影片中看懂個七七八八的,哪怕是連蒙帶猜。這部倒好,從影片中你看不到任何的背景交待,一切都是那么的含糊,然后需要你下來后,根據導演的敘述,你才知道原來他的歷史背景是在秘魯的軍人統治時期,在導演的指引下,也才明白了女主角的恐懼,也才能將那些細碎而無邏輯的鏡頭自以為是地連接在一塊,自我敘述出一個感人的故事,才明白每個鏡頭下導演的微言大義。于是,對電影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對導演也頓生膜拜之意,原來導演如此深刻,原來電影的背景如此飽含文化

《傷心的奶水》完美!她傷心的時候唱起歌來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