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11:52
首映:1993-01-21(德國)
年代:1993
時長:134 分鐘 / A
語言:德語,俄語
評分:8.2
觀看數:4888
熱播指數:1065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斯大林格勒戰役:有味道!戰敗國的反思更具力量
姑且一寫。
身著冷硬軍服的菲茨、穆勒、漢斯…面對“你是親俄派嗎”的質問,整齊劃一地向戰俘開了槍,也許他們看見了那個男孩如西伯利亞的白雪一樣澄澈的眼睛。
從那一刻開始——或者從更早之前,他們的靈魂就注定無法走出西伯利亞寒冷的冬天。正確的立場迫使他們扣下扳機、手上染血,仍然善良的靈魂迫使他們永遠在雪中贖罪。
我們無法指摘在戰爭中親手觸摸冷冰冰的槍支、用真實的觸覺感受血和肉的士兵,然后它向我們拋出一個真實存在的矛盾,當正確與善良相沖突,二者只能選擇一個,你會怎么做?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之一,但這不是重點。一群德國士兵,為了希特勒的野心侵略蘇聯,我們看到的不是蘇聯或者美國影片里那無情的納粹黨徒,而是同樣具有人類情感和軍人精神的普通人。
當面對戰爭、死亡、屠殺時,他們表現出與我們同樣的感情和態度。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戰爭、死亡,但作為國家機器的一分子又不得不去面對這些。當我們在蘇聯電影、美國電影看到德國兵、日本兵被射殺,我們心中除了快感,是否想過他們也是有父母、子女、愛人呢?
我只是覺得可悲。戰爭就讓那些愛好戰爭的人來打吧,讓我們這些愛好和平的人相安無事,多好?只可惜,這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愿而已。
推薦:《硫磺島的家書》
戰爭場面拍得太細碎了,總感覺德軍很散沒有戰術,而且并沒有很多關于個體為什么參戰的討論,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選擇為之犧牲生命,并不是不違抗命令就能解釋的。在看戰爭場面時因為德軍是主角還老希望德軍勝利,真正的矛盾并沒有被帶出來。并不是表現戰爭殘酷死了很多人大家都想家,反省就是深刻的,可能出于內疚德國視角很容易就停留在這一點上。整體情節感覺從戰爭到個人命運,頭重腳輕,情節走向也隨意,風格很喜歡所以也不覺得無聊,喜歡那個大耳朵士兵和那個不小心打死戰友的,光看他們兩個了
這部電影是我所看過的戰爭電影中對戰爭反思得最徹底的一部。一部德國視角的二戰題材電影。德國是二戰的始作俑者,一直充當著侵略者的角色,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則是失敗者的角色。所以在他們的電影里,沒有對英勇奮戰精神的歌頌,沒有對英雄主義的鼓吹,沒有對優秀將領的膜拜,甚至沒有希望。對于俄國人來說,這場戰役是“保衛戰”,只是保護家園與同胞這一點,就足以令他們找到沖鋒廝殺的價值;可是對于這些普通的德國士兵呢?除了聽命于軍令外還有什么?遠離家園,向不相干的人舉槍,忍受傷痛、嚴寒與饑餓,為的只是獨裁者的野心與所謂的軍人榮耀。
主人公一行一直對十字勛章充滿了向往,但到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大家卻希望空中投下來的救援特資里更多的是食物而不是該死的十字勛章,對戰爭的厭惡與反思在這里達到了高潮。以前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得知希特勒因為有信心迅速攻陷斯大林格勒,根本沒有給士兵們配發冬裝,導致凍死者無數,當時我只是覺得他們罪有應得,侵略者與劊子手的報應。可是現在卻明白,戰爭之所以被稱為人類之殤
:“冬天唯一的好處 就是沒有了感覺 連哭都不能”
:“你不用擔心被太陽灼傷 去過沙漠嗎 你會討厭它的 太熱了 你總是會流汗 你會擔心 自己像牛油般熔化 沙漠是鬼地方 只有星星靠在一起 它們離的如此近 你知道嗎”
再無聲息,煙塵般的白雪呼呼地蓋在士兵的身上。
天地間白茫茫一片,什么也不剩下。
斯大林格勒戰役:有味道!戰敗國的反思更具力量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