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這樣一個推理文學大國,拍了一部不按套路出牌的懸疑推理電影。影片第一個鏡頭就交代了犯人是誰,全片始終圍繞著作案動機作為懸疑點展開,讓人不得不想起東野圭吾的《惡意》。但東野君最后起碼還給出了答案,而這部電影連答案都很模糊,反復提供線索再反復推翻否定,越到影片最后不但沒有更接近真相,反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可能。作為律師的福山雅治感到盲人摸象,觀眾何嘗不也是一臉懵圈,作為推理小說迷的我來說,最后仍然得不到真相簡直是一種折磨,是枝裕和的任性可見一斑。

除了幾幀鏡頭,幾乎看不出枝叔作品,平庸也就罷了,影片的三觀也絕對不值得提倡,為了不讓女孩說出被老爸性侵的事實(女孩已表示不想把這個事埋在心里)男二寧可自己被判死刑(說出來可免死)。如果有那么一些片段還算悅目的話,那么最后的價值觀一出,簡直是要給整部影片負分了…反正是枝裕和,已摔下神壇,他的電影票我是還了。

這部影片是小編前兩周去影院看的,本想在隔天就更新影評,卻因為種種原因,拖延至今。不過所幸,影片帶來的沖擊仍然縈繞于心——
整部影片圍繞著對有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的辯護開展,律師重盛幾次前往進行案件的詢問,但令人頭疼的是,三隅在問話時總顯得漫不經心,作案細節對不上號,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并非真兇。而被害者的女兒咲江的出現,又使得情況變得更撲朔迷離,一個被掩蓋的“真相”正逐步被揭開。
可惜最終,我們也未能獲悉那個確定的真相,只有無限的遐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除了案犯三隅的口供外

《第三度嫌疑人》煙花,與不完全缺席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