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7年面對爵士的時最后時刻投出三記三不沾后,人們都開始懷疑他,但請記得那時候他才18歲。也許是人們對他的期望太高,第一個進入聯盟的高中生后衛究竟有多厲害,這種過高期望在一個18歲的人身上也許就是壓力。但kobe通過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提高自己,終究成為了一個聯盟歷史上最偉大的球星之一。07年開始看球,至今已是第10個年頭,喜歡kobe、喜歡lakers。就算沒有科比還是依舊喜歡lakers。 muse即是藝術的代表,kobe即是籃球場上的藝術家。

繆斯,在希臘語境中寓意“自由”、“詩意”和“靈感”。
--------------------------------------------------------------------------------------
年輕的科比是
高難度得分
超大幅度后仰跳投
大跨步突破底線反手暴扣
怒氣沖沖齜牙咧嘴好勇斗狠
正如科比所說,那個時候自己,總是帶著怒氣打球,不是憎怒對手,只是對自己,為了逼出體內那個嗜血的橫霸的黑曼巴。
一提到這個男人,我們腦海里總是會自然浮現一個爭強好勝棱角分明的形象。NBA歷史上很難找出第二個球員,如此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2000年前后開始看球的人,可以從老錄像和集錦里看到喬丹的偉大,但是喬丹對于這一脫年輕球迷,好像是貼在墻上的海報,很完美,但是很遙遠,恍如神話。
而科比的巔峰生涯,剛好與新世紀的科技爆炸重疊了,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被媒體和社交網絡圍追堵截。于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化的、放大鏡下的科比,他的每一句話被放大,被吹捧,或者被誤讀。他受萬眾所愛,被萬民所黑。
好像,每一個球迷很了解他,愛他的,恨他的。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討厭他,因為他很獨,和隊友相處得也不好,你很厲害沒錯,但是籃球是團隊運動,不能犧牲其他人來成就一個人 正是讓他很獨的內在原因驅動他到這樣的高度 他其實很清楚這一切,獨也許是他的選擇 “那種帶著憤怒打球的經驗是前所未有的,但我愛死它了”“我們都可能成為各自領域里的大師,但是你必須做出選擇,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做出犧牲…那個決定附帶著犧牲,是有代價的” 啊我又想看他的那本傳記了,可以是職業生涯規劃很好的參考書 科比其實比輿論塑造的深刻得多 好家伙

【科比的繆斯】偏執狂才能成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