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04:45
首映:2015-02-21(美國)
年代:2015
時長:8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9.2
觀看數:34036
來源網:三年影視
【科比的繆斯】老科 我終究沒能成為你
萬物相通,其實每個人都是“瘋子”,當你拼了命想要成功,想要完成自己的夢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出第二個自我。當你做出決定的時候,就要明白取舍,選擇孤獨。讓情緒成為你最佳的動力,做個偏執有個性的“藝術家”。但是不能忘記生活,不能忘記你的身份,永遠珍惜現在擁有的。這就是科比布萊恩特,一個真正的Man。
關于科比我有太多太多想說的了,可以這么說,他激發了我的“第二面”,我是在科比退役后認識科比的,在我初三中考失落后的階段,漫長的暑假,孤獨,無力感,何去何從
2021/1/26
?印象深刻的幾個點:
35歲打了17.18年職籃,這可能是終點了
那寂靜就象征著這次你真的到終點了
從來不認為我得控制這情緒,而我只是延遲爆發,我把它擱置一邊,把它化為動力幫助我,幫我做我熱愛的事,那就是打籃球
相對MVP(最優秀球員)和奪冠,他們的目標是奪冠而非MVP,失敗之后他們要將十二團烈火,利用黑暗的情緒,化作攻擊的力量。他們要學會駕馭自己,用生活經歷和動力激勵自己
一群獅子瞪著我們,被我們瞪回去了(決不能只用帥形容)
【鐵神科比生涯告別戰,以狂砸28鐵的史詩級表現封錘!】
科比不是我最愛的球員,第二愛的都不是。
97年我開始看NBA,當時只認識喬丹,被幫主的神跡迷得五體投地。98年,喬丹退役,我的心情簡直是生無可戀。當時的媒體上,不是在回顧喬丹的職業生涯,就是在討論誰是喬丹的接班人。那個時候,我才知道了科比,媒體說他是最接近神的人。而我的心里,出于對唯一偶像的推崇和維護,絕不容許把任何人拿來與喬丹比肩,這無形中形成了對科比莫名其妙的反感。
03年全明星賽,是復出后喬丹的最后一屆全明星之旅,全場快要結束的時候,幫主命中了一記高難度的準絕殺,如果接下來的時間順利走完,歷史就會記上一筆,喬丹在他的最后一屆全明星賽上,力挽狂瀾帶領東部贏下比賽,當選MVP。對喬丹迷來說那將是多么美妙的記憶。可是幾秒鐘之后,科比用得分毀掉了這個屬于喬丹的夜晚。一場表演賽而已,誰會在意勝負呢,所有球員都愿意用MVP作為禮物致敬這位籃球之神,只有一個“反骨仔”不想,他就是科比。
時間來到2004年,四巨頭的湖人在總決賽翻船,OK組合徹底決裂。這場恩怨
看過前幾天的全明星,再來看這部紀錄片,只能感嘆物是人非。曾經的偏執狂,帶著怒火打比賽,單場能得歷史第二高的81分,現在場均只能得10多分,而且每投中一個球也都是微笑以人,如此釋然。
科比?布萊恩特,曾經的黑曼巴,轉眼只剩最后半個賽季的NBA之旅了。雖然職業生涯即將結束,但相信他與籃球的聯系一定還會繼續延續。縱觀他的整個籃球生涯,如果要概括為兩個字,我認為便是——純粹。
因為熱愛這項運動,他從小就主動去學很多的籃球技術;進入NBA后,別無它求,他一心只想著贏球,同時一開始便希望著成為那個能讓人銘記的最好的球員,;整個NBA生涯,他始終只忠于一支球隊——洛杉磯湖人。純粹的籃球,純粹的熱愛,真的很難得。反觀如今的NBA,“3大于2”理念的三分如潮,為了總冠軍的巨星組團.....精打細算的東西太多,純粹的籃球技術、純粹的忠于一只球隊、純粹的“無兄弟不籃球”,已經漸行漸遠。都說,現在的NBA越來越不好看了。我想,這就是原因之一吧。
“踏上球場,我要摧毀所有人”。孤膽英雄,承載著熱愛和榮譽
2010年NBA總決賽G7的最后一秒當科比拿著籃球沖上記錄臺振臂歡呼的時候,是我作為一個22年的科蜜生涯最high的時刻,超過81分超過三節62分超過連續40+連續50+超過以往的任何一次總冠軍。我清晰地記得那一個時刻,在大學宿舍的電腦屏幕前我興奮地喊了出來,其他一起看球的同學卻多面無表情甚至略顯失望,有一位直接說:算了,關電腦吃飯去。
當時對我而言,之所以周圍的同學會是這樣并不奇怪。在中文系的班級男女比例差距懸殊基本上每個班都是50人中8到10個男生,真正打球看球的更少
科比必定會吸引我,每個以認真的態度生活的人都有讓我注目的一面,更何況是他。但也不能說更努力的人就更好,我想努力程度也是要看運氣的,心中有清晰目標的人自然更有行動力,但哪是每個人都這樣的幸運呢?我們也有天性上的弱點,無愧于心的生活罷了。
[一] “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師,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的意思是...選擇犧牲時間,和家人野餐,和朋友談天…這意味著你不可能總是一個好兒子,好朋友等等。”——我遇到的困難科比也同樣遇到了,也許每個與我們有相似想法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選擇
【科比的繆斯】老科 我終究沒能成為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