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19:00
首映:2019-02-20(中國大陸)
年代:2019
時長:60分鐘
集數:10集
連載:更新至0集
評分:8.2
觀看數:97356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立場”悲觀又搞笑的人-馬薇薇
假期窩家里補覺,補到天昏地暗后,打開了《立場》開始假期觀影計劃。
作為一檔深度訪談節目《立場》在豆瓣或者其他平臺都有不少repo,不管是針對某位嘉賓的訪談所引發的思考,還是針對記者易立競相關,里面也有不少精彩的內容。
易老師的訪談,看下來都能明白在前期做了大量詳實的基礎資料,對嘉賓提問的時候能形成特殊的氛圍場,讓嘉賓能夠身在其中進行暢談,根據嘉賓的反應除了采訪大綱也會有即興提問的部分,能夠看到提問的脈絡方向和邏輯閉環,看到問題拋出時的層層遞進
是真的很喜歡《立場》里馬薇薇那集,那集讓我看到一個如此真實且擰巴的人。所有感想只針對節目當時的她,不包括現在的她。這只是我的感觸,會很片面,有不同意見的不用懷疑,你是對的。希望大家自己去看正片哦!
對于自我認知:
馬薇薇有超人的記憶能力,以前的她可以達到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但也因為這個才思敏捷導致她的抑郁(可能在我的認知里,這樣的人如果不是大徹大悟通常都會讓自己思慮不停,變相折磨自己),后期通過藥物的干預,她需要面對比以前笨拙的自己
“流量原罪”。
勇哥看當下最當紅的藝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這個的影子。
有多少鋪天蓋地通稿式的熱搜,就激起旁觀者多少“反熱搜”的情緒。
說白了,才不配位。
敢把處于輿論風暴的明星拉到舞臺上,直面炮轟的節目,不多。
《吐槽大會》算一個。
但,還有更狠的。
它選的人更狠——
要么都經歷過深切的疼痛,要么都很難跟外界溝通。
它聊得更狠——
絕境、背叛、死亡...
一點沒有拐彎抹角的意思。
這樣的狠法,好像也給它帶來麻煩。
2016年12月錄制完最后一期,又在未知的原因下,壓箱兩年。
好在
黃曉明,我看到了一個男孩蛻變成男人的過程。種種挫折:名氣消退,無戲可演,千夫所指,抑郁重生,但他還是翻過了這座大山,學會自嘲樂觀看待一切。
在他訪談的肢體動作和生澀感,我還是能從這個40歲的男人身上感受到他還是少年的一面。我做為一個剛步入職場的男孩,黃曉明是值得我學習和敬佩的人,他很勇敢坦白他的不足,還需要要成長的一面,即便遇到大挫折還是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
他因為拍了一個廣告“not at all”被人網上嘲笑唾罵塑料英語,陷入抑郁,進入人生低谷期,也因為不同取舍演過一些爛片
在包包女士的推薦下觀看了《立場》里對馬薇薇的采訪。心中頗多感悟。
[關于采訪:被訪者自我打量,采訪者自我求索]
作為一檔秉持"不盲從、不迎合、不回避、不輕薄"理念的深度訪談節目,《立場》有很多精彩之處。最大的精彩在于采訪的成功。好的采訪,是被訪者的自我打量,是拋去了他人偏見的重新解剖。(此句摘自包包女士的文章)
采訪者是資深人物訪談記者易立競,現任《南方人物周刊》主筆。有人評價,"她的采訪,為被訪者營造了一個平和舒適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盡量無所顧忌的表達。”與此同時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 K社 歡迎聯系授權轉載)
前兩天,胡軍一番關于同性戀的言論上了熱搜,
此前他拍過2部lgbt題材的電影,體驗過他們的生活。
“在國內同性戀不是一個小眾群體!只是大家不愿意去承認這個群體的存在。”
“只要他們愿意,有這份擔當,(同性婚姻)沒什么不可以。”
在公開場合發表對這lgbt群體的認同與尊重,
胡軍的鐵漢柔情,聽得人(尤其藍宇的cp黨)幾乎要淚流滿面。
而這番“不過時”的言論出自2015年的一檔“很冷門”的訪談節目《易時間》。
發問者是易立競
“立場”悲觀又搞笑的人-馬薇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