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5 14:21
首映:2017-04-14(中國臺灣) / 2016-11-05(金馬影展) / 2017-02-16(柏林電影節)
年代:2016
時長:88分鐘
語言:閩南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8.4
觀看數:57887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日常對話》好看的紀錄片片 每個家庭都承受著一份苦難
如果沒有影片1小時時的那場對話,本來要打三顆星的。除去同性戀的身份,這不就是一部平常的《母親愛情故事》么。如今我們懷著獵奇的心理去看,十年,或許用不了這么久,大家只是一笑而過。
那場只有三個景別的日常對話讓人恍然,這不止是一場記錄,更是導演的一場自我解剖。那場對話以前,像是抽絲剝繭般去觸碰母親的生活,笑話一般,原來看似冷漠的母親還可以是溫柔的,多情的,纏人的……不知道舉著攝影機的她內心會作何感想。
曾經我最討厭的詞就是‘‘永遠’’,這個詞一講出來就仿佛一個詛咒。永遠在一起
第一部分
平凡、普通的問答 :女兒問母親如果往后我出嫁了你怎么辦 ?
感受:很普通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會遇到這種事回答這樣的問題。 從回答中看出,母親的性格會有點兒 直率 任性 隨心所欲 沒有耐心 ,母女相處有一點小小的別扭存在。(不知道是因為問題本身還是有攝像機的原因)
【功能:把人拉的很近,共感、共情的東西 時間:02:31】
第二部分 生活狀態
描述了女兒生了孩子后一家人相處的現狀。
感受:在看這一段現狀描述的時候完全云里霧里,印象中除了老太太過后只記得小朋友很可愛
這部九十分鐘的影片,我的第一個淚點是在第四十分鐘時,她問外甥女阿琳:“你支持同性戀嗎?”阿琳說:“支持啊。”“為什么?”阿琳說:“因為每個人本來就都有談戀愛的權利,為什么一定要分男分女的,又沒有差,為什么要這樣反對?這樣他們很可憐。”從過去不被認同的同性戀愛,到這個時代,慢慢被接受,接受人呈現低齡化,是否也折射出一種社會的進步。自己的母親是個同性戀者,父親是個家暴狂,他們早年的生活很艱苦,但是母親帶著他們逃出父親的魔爪,這便是他們生活的一個轉折點:生活在慢慢變好
臺語/閩南語 影片的語言讓我感到親切,沒想到片中語言的內容也是那般熟悉。記得最深的是導演帶她媽媽回故鄉,家中親戚講的話。“祖宗桌上不會供奉姑婆”“嫁到了能夠怎么辦”……
從小在閩南地區長大,在我看來,這方土地上的人兒有著對性別、婚嫁的執念。小時候比較野,村里的大嬸嬸會笑說,這女孩長大是要嫁不出去的。女孩的嫁不出去跟男孩的娶不到老婆是不一樣的。男孩娶不到老婆常被看做是沒本事,“沒本事才討不到老婆”,沒本事大概就是沒房子沒票子,娶妻是他們作為一個男人的標配
今天推薦一部紀錄片,導演的媽媽是個鐵t,從小在家暴的環境下長大,結婚后也被家暴,更禽獸的是導演被父親侵犯,媽媽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離家出走,一個人帶著兩個小孩...
片名:《日常對話》
這是唯一一部讓我看哭的紀錄片,細膩的對話,平凡的生活,隱蔽的內心,在移動的鏡頭下,一個女人的大半生,被慢慢的撕裂,最后母女兩人達成和解。
一個幾十平的房間,住著導演,導演的女兒,導演的媽媽,但媽媽跟她像活在兩個世界中,每天早上媽媽為她做好飯菜,然后出門,晚上回家直接進房睡覺
基督教說,人生來就有罪,分為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我們這一生,不過是不斷在糾錯,和原諒彼此。但往往我們難以忘懷,那些錯誤變成胸口刺,一根一根扎進心臟。
今年的臺灣申奧片選用了紀錄片《日常對話》,剛好也通過同性婚姻法的大陸海岸,默默比我們走遠了很多。片子里的媽媽和普通的媽媽不太一樣,留著寸頭,總是穿著褲子,甚至被外孫女猜測是男生,對自己的孩子的愛意沒有朋友重。明明在一家屋子里
《日常對話》好看的紀錄片片 每個家庭都承受著一份苦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