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凱恩之后的奧胖之作,大量借鑒了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的審美,比如在這版中,幾何形狀的王冠,低角度的仰拍,面部大特寫,形式感極強的背景,草原民族感的服裝(感覺在致敬尼伯龍根的指環),極好地烘托出本片的宿命感和壓抑感,此外女主舞臺劇感極強的臺詞表達方式,更適合展現女主因為權力欲望扭曲的心靈和精神狀態。
同時這部舞臺劇感十足,可以看做是奧胖導演藝術的過渡,到了午夜鐘聲時期,他只留下了表現主義,舞臺劇感就不那么強烈了!
看了這部感覺奧胖還是胖點好,這部還是太瘦了太像小伙子了

看完黑澤明的電影《蜘蛛巢城》以后,一直感覺比起原著《麥克白》少了一點什么,直到最近看了奧遜.威爾斯改編的《麥克白》,才似乎有一點明白。
莎士比亞對《麥克白》情節敘事上的處理是極簡和抽象的,這并非是莎士比亞不擅長復雜的情節敘事,只不過莎士比亞在《麥克白》《哈姆雷特》這樣探索人類內心矛盾的作品里,為了著重麥克白夫婦的內心世界的情感,而將外在矛盾進行了概括性的壓縮的敘事手法。
甚至為了集中力量,對于其他人物也敘述的很簡約,讓人很難對其他人物產生多少具體化的印象。

麥克白:Sound and fury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