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7:32
首映:2012-05-08(中國大陸)
年代:2012
時長:8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2
觀看數:7987
熱播指數:90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愛心包裹》
《愛心包裹》
山區小學,網絡發布,全國援助。
正是這些援助物品,引發了瓦巖村的村民間糾紛,更因為接踵而至的一批批援助品,從而激發其他同樣貧困的村民與瓦巖村的村民間糾紛。
一切沖突不是劇情設計,而是國情實然!在物資分配上,全國每年都演繹很多種諸如此類的“激情”。
當然,影片最后給予我們一個解決方案了!
故事原型為:
時光倒流到2006年底,烏蒙山區的昭通大關縣山村教師毛利輝看到不少貧困學生穿著破爛衣服在雪中上學,在教室里瑟瑟發抖等慘境后,在網上發了一個名為《學生“走光”,我哭了》的帖子,隨即引發了全國性“愛心包裹”行動:一時間,成千上萬個飽含愛心的包裹從全國各地涌向這個小山村。此感人事件也入選2007年央視“春暖2007·中國十件大事”之一,成為“希望工程”進入網絡時代的標志。
升國旗一段是令人激動的,其他更想激發情感的,似乎都不是那么成功!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69547-1-1.html
劇本《包裹》以烏蒙山深處一個叫瓦巖的小山村為背景,講述了在鄉村代課一輩子不能轉正卻無怨無悔的蔣老師,與80后年輕教師吳立山為改變山村教育面貌,與當地村民相濡以沫,共渡難關,相互溫暖的感人故事。80后教師吳立山在網上發帖呼吁社會各界奉獻愛心,沒想到這一偶然的愛心行動竟然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心捐贈狂潮,一時間世界各地的愛心包裹潮涌而來,在小鎮上堆積如山。圍繞分發處理這些愛心包裹,狹隘自私與寬仁博愛發生了一場劇烈的沖突,引發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最終,是蔣老師和吳立山以他們無私的悲憫情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了當地村民,讓愛的雨露潤澤萬民,愛的春風吹遍山野。
該劇塑造了一組以代課老教師蔣老師和80后教師吳立山為主的鄉村教師、校長、郵遞員、村長等鄉村人物群像,以原生態的紀實手法,以真實細膩的觸角和感人溫馨的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當代貧困落后山村人們的生存狀態,孩子上學的艱難以及他們為改變命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抗爭。該劇故事構思巧妙,層層推進,感人至深;切入角度新穎
[img=2:C]原載《中國作家》2015年12期[/img]
[img=3:C]目錄[/img]
[img=1:C][/img]
[img=8:C]電影《包裹》云南首映禮在昆明保利電影院舉行[/img]
[img=9:C]《包裹》全國首映禮在北京舉行,中央六頻道節目主持人主持[/img]
[img=5:C]電影《包裹》劇照[/img]
[img=6:C]電影《包裹》劇照[/img]
[img=10:C]電影《包裹》入圍第四屆奧門國際電影節[/img]
[img=11:C]入圍第35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榮獲云南文藝基金貢獻獎[/img]
【簡介】
沈洋,70后,出生于云南昭通大山包。在《中國作家》《文藝報》等報刊發表作品百余萬字。已出版小說集《紅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陽光》、長篇小說《大救駕》《萬物生》、長篇紀實文學《彝良大地震》《遙遠的洛澤河》《他鄉是故鄉》(與沈力合著)。
中篇小說《包裹》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編劇之一),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被教育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列為第三十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十部優秀影片之一,入圍第三十五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金像獎”主競賽單元,獲第四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入圍獎
一場劃破寒風的人間暖流,一次跨越時空的愛心放送!昨日上午,以烏蒙山區貧困兒童教育為題材的大型公益電影《包裹》新聞發布會暨開機儀式在昭通畫苑賓館舉行。
時光倒流到2006年底,昭通大關縣山村教師毛利輝看到不少貧困學生穿著破爛衣服在雪中上學,在教室里瑟瑟發抖等慘境后,在網上發了一個名為《學生“走光”,我哭了》的帖子,隨即引發了全國性“愛心包裹”行動:一時間,成千上萬個飽含愛心的包裹從全國各地涌向這個小山村。此感人事件也入選2007年央視“春暖2007·中國十件大事”之一,成為“希望工程”進入網絡時代的標志。
這起感人事件也吸引了云南資深電影人、編劇姚建云多次深入烏蒙山區采風,并與昭通青年作家沈洋合作,以這個感人故事為原型,歷時兩年,十易其稿,終于完成電影劇本《包裹》。后經多方努力,該故事片由作品入選多個歐洲電影節的新銳導演王暉樂執導,由省教育廳、昭通市委宣傳部、昭陽區委、昭陽區政府、大關縣委、大關縣政府及云南金洋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此外
<圖片1>
“說什么王權富貴,怕什么戒律清規。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在執筆《包裹》影評時,我不禁把《女兒情》歌曲里面的幾句歌詞先在這里借花獻佛。瓦巖村的家長躍過讓孩子牧羊砍柴的思維,把孩子送在課堂高聲誦讀:“東方明珠,腳踩大地,頭頂藍天”,上海是一個有權有錢的國際化城市,與瓦巖村那群牧羊孩子的腳踩大地,頭頂藍天是有本質區別的。當《包裹》揭開真正的面紗時,他們就是一群牧羊公主和王子。懷揣夢想,躍出大山,翱翔遠方。
<圖片2>
《包裹》是根據著名作家沈洋老師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的電影,因為紀實,所以容易催淚。其實,不管是電影愛好者還是喜讀小說的人都知道很多情節虛擬性比較大,但《包裹》卻如此的真實,用鏡頭去回味那件可圈可點的真實事,令人敬畏!在孩子身上誰敢把教育放在第二位,都是有罪之人。同樣,也正因為編劇的這一舉動,引來了一大波的感動與關注。
<圖片3>
一場劃破寒風的人間暖流,一次跨越時空的愛心放送!昨日上午,以烏蒙山區貧困兒童教育為題材的大型公益電影《包裹》新聞發布會暨開機儀式在昭通畫苑賓館舉行。
時光倒流到2006年底,昭通大關縣山村教師毛利輝看到不少貧困學生穿著破爛衣服在雪中上學,在教室里瑟瑟發抖等慘境后,在網上發了一個名為《學生“走光”,我哭了》的帖子,隨即引發了全國性“愛心包裹”行動:一時間,成千上萬個飽含愛心的包裹從全國各地涌向這個小山村。此感人事件也入選2007年央視“春暖2007·中國十件大事”之一,成為“希望工程”進入網絡時代的標志。
這起感人事件也吸引了云南資深電影人、編劇姚建云多次深入烏蒙山區采風,并與昭通青年作家沈洋合作,以這個感人故事為原型,歷時兩年,十易其稿,終于完成電影劇本《包裹》。后經多方努力,該故事片由作品入選多個歐洲電影節的新銳導演王暉樂執導,由省教育廳、昭通市委宣傳部、昭陽區委、昭陽區政府、大關縣委、大關縣政府及云南金洋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此外
《愛心包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