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bb波西米亞狂想曲的人都能有幸看看這部作品
我愛死了鏡頭處理視聽語言人物對白畫幅音樂剪輯 所有導演風格化的巧思我都愛 奔騰的紅色血液 藍色大海 黑白鏡頭和藍色條紋格子衫 情緒定格又流動 流暢得仿佛一塊紅布
所以敘事還有意義嗎?FUCK THE PLOTS! FUCK THE MEANINGS! I don’t even give a damn!

今年戛納電影節上有一部金棕櫚提名的影片不僅獲得場刊高分,口碑更是一路飄紅——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執導的《盛夏》。這位導演的作品目前累積尚不算豐厚,但也算影展常客,《門徒》2016年就在戛納進駐過“一種關注”單元,更早前的《背叛》得到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提名,以及《尤里日》獲2008年洛迦諾金豹獎提名,因此我們不妨將這位蓄勢待發的俄羅斯導演歸置入值得期待的新銳導演大營。
本片將鏡頭聚焦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列寧格勒

這是目前看過最作者性的傳記片,從角色成名前開始故事而主要推動角色則是另一位,傳記主要角色則更多的是被動接受,本片從敘事方面明顯是稍顯欠缺的,電影的第一場戲則是把本片的核心之一點出來。有不少的戲并不是帶有推動作用所以顯得稍微拖沓,三人的情感線上也并沒有處理的那么好。四場幻想戲中由前面濃長的鏡頭到爆發,確實達到了導演的效果,而最后都以“未發生”和把旁白擬人化代表導演觀點來結束,還有臟話打碼。則是直接把觀眾拉回到這是個“前蘇聯體制下的故事”起碼對我們這個東亞人來說是有效的

-
你要錢去買針
但卻把錢花在你朋友身上
感謝上帝
像你這樣的人不會有孩子
-
盛夏,
太陽出來了,我卻辭退了
我有很多時間,卻沒有錢
但我也不需要錢
-
你在唱我們敵人的歌
性手槍是工人階級,他們不是敵人
-
懶惰是我最好的品質
很多時候,我靠懶惰解決了麻煩
-
評價地下絲絨第一張專輯:
我喜歡他們其實錄得很爛這個事實
-
我們是用鼓點寫詩的人
-
我們創造這個搖滾俱樂部,
是為了展示搖滾樂并不是一個臭水溝
但你們卻把搖滾樂拖進了排水溝
-
蘇聯搖滾音樂必須發現人性中好的部分

應該算是在FIRST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電影了,毫無爭議的年度十佳,黑白色調下擁擠的人流,稀薄的氧氣,嘈雜的高頻喊叫,低頻低噪與長鏡頭污染著80年代的搖滾,那時的搖滾是秘密的,壓抑的,不被允許的。
三處超現實幻想用漫畫的方式頑皮戲謔,列車上的那一段直接夢回《歐洲特快車》。在Mike沖向屏幕的那一瞬間我激動的流下眼淚。他們是一群最自由的人,一絲不掛,奔向焰火,奔向大海像海鷗一樣叫喊,他們是一群最真實的人,妻子毫不掩飾對丈夫說著對Viktor的迷戀。MV式的敘事方式,原聲都好聽到哭

盛夏:伊琳娜·斯達申鮑姆出演,《寧靜的夜晚》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