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切、快剪,反應鏡頭、特寫鏡頭接中景,再到大全景,循環往復…… 這就是現今你在電影院里能看到的大部分電影的視覺模式,而你在新片《指引》里將很難看到這些。
注:影片《指引》里有個別段落有類似的風格,但風格本身全然服務于場景——這一點下文會詳細展開。
影片《指引》展現了導演蘇納山和老道的攝影師Saba Mazloum對鏡頭罕見的控制力。
影片的視覺方案并不是輕易做出的藝術選擇,它使影片舍棄掉更商業化的可能性,而成為更獨特的藝術作品。該片從籌備到成片都作為獨立制片項目來運作

能這么快上映且排了個好檔期還蠻驚喜的,去年藍星球電影節看的,不知道院線版有無微調。
近未來的科技感氣質一直在的,采用的視角像是位克制的旁觀者,以一種疏離的調子。臺詞、拍攝地、整個film crew配置構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氣質,看不出屬于哪一種文化背景或意識形態。與其說形容作“跨文化”,不如講其無國界、無壁壘。唯一共性僅在于we are all human beings, 在一個很大的宇宙的小地球上。
這種處理方式整體看上去容易產生割裂感跟距離感,深究其實蠻巧妙——它并沒有揉碎重構抑或討巧地文化移植
電影整體有點松散。感覺主創想表達的東西挺多的,但是信息量不夠大。
身為方大同的老粉,我一點都不失望。(“謊言”)
不過才第一部,祝賦影視做大做強吧!
———— 以下涉及劇透 ————
子軒最后說出自己將死的“真相”時,表明了“指引”能識別“謊言”和“猶豫”,但是無法進一步識別其背后的“真相”。然而他的出軌跡象也是真的。而且我不理解他怎么就“拯救”那些女人了……創作者大概沒有這方面的意思,但是細思讓人不適。(另外宋琦有些角度有點像許光漢,臉是帥的,但是念臺詞有點生硬了。)

實驗性電影,制作班底強大,但演員都是新人,演技還可以,但臺詞功力還是差點。獨白缺少氛圍感。
主創說正方形畫幅代表現在,長方形畫幅代表過去。這個拍攝思路在最初就設定了,所以角度,物品都是按照這樣的畫幅設計的。我對電影的手法不了解,細心的小伙伴可以去影片中尋找,應該放入了很多細節。
善意的謊言和致命的真相到底那個重要?被愛是一種感受,如果感受到了愛?你是否在意愛的真假?
最初我很在意真相,后來,我更在意你

有幸在第十五屆FIRST影展工作,有幸看過《指引》在FIRST的唯一一場公映。我個人受到了相當的震撼,以下分兩個方面談一談。
第一片子的市場。它絕對不是一部商業片,但也很難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文藝片。這部電影的觀眾群體注定有限,因為它真的難以喚起多數人的理解;它不浪漫,沒有任何的娛樂屬性,觀影后甚至讓人的神經過載、隱隱痛苦。我妄自揣測,這可能也是導演及團隊出席FIRST的原因——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持,來讓自己的吶喊和發問令更多人聽見。生活在一個太多人都放棄了獨立思考的年代

“指引”真沒想到,愛情科幻片還能這么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