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完整的看完法語電影,而且還是劇情片。
最近心情比較差,生活中也是各種不如意,就把之前下載的這部電影打開來看了。不知道為何,每次心情不開心,又不想找人述說的時候,劇情片舒緩的節奏,總是有超凡的效果。
不懂法語,不知道翻譯為過往是否準確,但是覺得這兩字的確是有了一股劇情的氣息,電影中丈夫的角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對于孩子們的那種關懷和教育,讓人很感動,也很溫暖。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襯出了女主人的那種簡單粗暴。剛開始看到她追打小男孩的時候的樣子,其實心中也不是厭惡,而是一種不忍,然后丈夫出馬,從那一刻開始喜歡上了丈夫的形象。丈夫的耐心,寬容,努力的溝通形象,讓我不禁想,當初女主是有多任性,才會惹得丈夫一去四年啊。
看到Lucy告訴女主郵件的事時,丈夫的那句,你讓我回來,你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復仇……看著女主哭泣著說,你怎么還不走。突然心里就被觸動了,真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丈夫一去四年,她喜歡上了別人,她找丈夫回來離婚,但是卻沒有預定酒店,讓情人的孩子與丈夫住在一起

《伊朗式離婚》,承襲導演得獎傑作《伊朗式分居》譯名,但事實上跟伊朗的關係不大。原名”Le passé”,意思就是「過去」。故事講述一個伊朗男人應分別四年的法籍妻子要求,回到法國辦離婚手續,好讓她能重新上路;事情當然沒這樣簡單辦妥,等著他的是妻子生活裡一籮爛攤子,而一切歸根結底,自然是箇中人一籃子的「過去」??
導演 Asghar FARHADI 的敘事技藝大抵會令每一位編劇驚嘆,繼《分居》後,又一次把一個倫理劇情片弄得如斯撲朔迷離,卻又在人情世故裡如此的確鑿。這麼別樹一幟的「家庭懸念片」幾乎就是導演的簽名了。
記得伊郎男人對前妻有這麼令人熟悉的一句:「你為什麼不說你有一段新的關係?」其實電影裡不同人物之間都好幾次問到對方「你為什麼不說?」這樣那樣的事了,我覺得這正好問到點子上---對於 FARHADI 這位懸念達人的敘事技藝而言,關鍵不就是「你為什麼不說?」

我喜歡這電影。
故事本身只是簡單的:不告而辭的伊朗籍丈夫,分居四年后,應妻子的要求回到法國辦理離婚手續的過程。
而期間,由于成人世界感情的復雜性,造成了家庭成員間的混亂,例如,母親MARIE帶著兩個同母異父的女兒(與男主角AHMAD無任何血緣關系),同時還有新男朋友薩爾原婚姻的兒子。
母親MARIE對舊情末了,又陷于新的感情沼澤,新男友的妻子由于自殺未遂,昏迷于醫院,剪不斷,理還亂。
電影中,對于這成人世界的感情的錯綜復雜,細細道來,不慌不忙。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電影中,將活在成人陰影下的孩子們的心理也反映了。
明線,似乎是大女兒露西偷偷與母親新歡原配聯系,并將他們兩人偷情的郵件寄給對方。在電影中,還隱藏了另一個加了一刀的“兒童“,就是新歡的兒子,大家還記得電影中不斷提到他被割傷的手指嗎?相信,那被弄臟的干洗衣服,就是這孩子想用柔弱的雙手幫助自己與父母走出沼澤,苦想出來的方法。
大女兒的露西的痛苦與折磨,她說出來了。
但這個小不點的呢?他依然站在黑暗的旋渦中。
似乎,躺在醫院里的昏迷女人才是受害者,但其實
《過往》是法哈蒂在法國拍攝的電影,延續了法哈蒂影片一貫的風格特征。劇情內容錯綜復雜,將男女之間的復雜關系、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道義等問題聚焦在一部電影中。對場面的處理有條不紊,每一個角色都有適如其分的重量。而且劇本深思熟慮,構思嚴密,對話精彩。影片采用層層推進的手法,慢慢地把觀眾從一個高潮推到另一個高潮。
這部影片雖然聚焦于家庭生活,但不單單是關注一個家庭的兒女情長,而是把孝和愛這兩個主題擴散到兩個家庭的倫理和責任之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幾次使用抽離對白的影像手法來表現男女主人公有愛卻溝通不暢的現實。
這部影片嚴格意義上講并不是一部伊朗電影,伊朗電影中社會、政治、宗教等表達和符號都被隱去,轉而傳達單純的情感、人性,其細膩的敘述和內心化的節奏,散發著歐洲電影憂郁、和緩的氣質。尤其是在刻畫幾個主要角色的內心軌跡的同時,不動聲色地挖出了過往真相的核心,角色之間復雜關系的刻畫,故事和情緒的控制,也可以稱之為是對伊朗電影色彩的另一種探索。
(部分觀點來源媒體)
1.從戛納開始一直關注這電影,但是并不知道故事發生在法國,所以剛開始女主Marie出現的時候還很吃驚的以為伊朗女人現在可以不戴頭巾了?
2.很喜歡阿斯哈·法哈蒂的電影,因為他讓我感到特別親切身臨其境,好像自己是一個隱形人他們就站在我面前毫無察覺的做自己的事情。一開始面對面聽不到聲音以及隨后開關車門后外界噪聲的變化都很細膩。
3.薩米爾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男主Ahmad刮了胡子。所以后來他女兒lucie說她母親之所以找了那個蠢貨就是因為他很像你。

過往:塔哈·拉希姆領銜,人是自私的,卻永遠渴望他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