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迪吧,光暗之間,紅綠之間,曖昧之間2.錯剪3.配樂如夢4.我是你女兒5.澳門,特殊背景下6.人物黑暗各占一半7.伊莎貝拉是我的狗8.綠字客觀而冷靜9.通過活著的人,了解死去的人10.光影迷離11.快回歸了12.不是別人看不起你,是看不見你13.刮胡子,長鏡頭

如果一個人天生感覺敏銳,當他老了,這種尖刻會不會消逝?還是會更嚴重。張愛玲在老年的時候寫書,不記得她形容誰時說,”她就像是曠野中的一扇門,旁邊還亮著熒熒的燈,讓人覺得恐怖。最恐怖的還不在此,而是推開門,那后面什么也沒有,只有蒼茫的荒原。“
這已經不是尖刻了,幾乎是可怕。有人把這稱為參與現實真相后的明白,如果說在她少女時期對人性的洞察有一種天才式的深刻,像是小小的一個孩子偶爾說了大人話的老成與有趣,而后期的這種明白簡直是可怕。“現實世界的真相把她嚇壞了,她只能躲到荒涼的地方去,盡力不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即使說出來,也沒人信了。之前的張愛玲,到底還是一個紅粉,貌似頹廢美麗,絕望地說著冷笑話,但還是紅粉,心里若有所盼,黑夜的月亮在她看來,也猶如亮晶晶的鳳凰胸脯。而后來的張愛玲,是一個黑水潭。 ”
于是,在看《伊莎貝拉》時,你沒法不贊嘆青春的美好與無限可能:即使她喝醉酒站在暗影中,即使她掄起啤酒瓶弄傷了手,即使她假裝成熟地抽著煙喝著酒與各式女子來一場男人爭奪戰

新買的一期看電影上有篇伊莎貝拉的影評寫的很好
澳門不像香港,那么高速,那么疏離,它們距離很近,氣質很遠。
街燈昏黃,窄窄的小巷鋪著石板,舊唐樓伸出淺淺露臺,著名的大三巴被照得一片慘綠,交織出一片曖昧迷離,像歐洲南部某城市的仲夏夜景。伊莎貝拉海報中這條小巷,名字叫做戀愛巷。
。。。至此我才理解梁洛施的特別-她的雙腿,需要在鏡頭中晃啊晃地不斷出現,她的雙腳,需要走兩步就將人字拖甩出去,追上再穿起來,需要成為她被風吹起鼓起的白色校服裙子下面的一把傘柄。
但我不喜歡這部彭的新作。因為不好玩卻有點做作。因為做作卻沒有王家衛做作的那么精致和徹底。。說彭像王家衛個說法,我覺得是很好笑的。。。特地看了下美術和攝影。不是張叔平也沒有杜可風。
畫面的確做的很精致。但情節卻讓我想睡覺。。。尤其做作的情節是半夜里父女兩個搬家的場景。一停一頓的步伐。小男生在背后的窺視。不太明白彭浩翔為何要放棄自己好玩的冷幽默而轉向有點矜持,刻意的小情小調。還有梁洛施用呆呆的眼神,生硬的語氣說“我從16歲開始跟他,今年26了

爆款!我看伊莎貝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