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不愧是央視,藏龍臥虎,就在別的地方臺還沉浸在探究明星情侶夫妻生活八卦的時候,自己默默就憋了個大招,是個能做大事,有擔當,有質感,能發揮的好節目。特別是董卿董大可愛,有她挑大梁節目就更越來越好。就其他節目而言,內容片段的演繹,這個節目更多的是向故事背后 那段真實的歷史和先烈的致敬 節目組想表達的太多 所以即使導演和演員非常優秀 在演繹部分仍感覺有些倉促 總的來說 瑕不掩瑜 不失為一個好節目 先哭為敬!

董卿老師做的節目都有種共性:細膩、感人、有文化意蘊,而這種共性不免讓人覺得有些雷同。這一點從《朗讀者》和《故事里的中國》對比中有所體現。
首先看《朗讀者》,它是以朗讀為依托,加之對朗讀者的訪談和朗讀內容相關人物的介紹構成的。這種模式被《故事里的中國》沿用下來,只不過主體變成了更為“高級”的朗讀——戲劇。當然,朗讀與戲劇還存在著區別,稍后會有所提及。
事實上,二者的相似性可舉例來看。比如第三期《林海雪原》,戲劇部分若換成受訪嘉賓朗讀《智取威虎山》選段
央視不愧是央視,藏龍臥虎,就在別的地方臺還沉浸在探究明星情侶夫妻生活八卦的時候,自己默默就憋了個大招,是個能做大事,有擔當,有質感,能發揮的好節目。特別是董卿董大可愛,有她挑大梁節目就更越來越好。就其他節目而言,《故事里的中國》內容片段的演繹,這個節目更多的是向故事背后 那段真實的歷史和先烈的致敬 節目組想表達的太多 所以即使導演和演員非常優秀 在演繹部分仍感覺有些倉促 總的來說 瑕不掩瑜 不失為一個好節目 先哭為敬
昨天,看了一檔央視出臺的新節目《故事里的中國》,這檔節目是致敬新中國功勛們的節目,也是最有創意的愛國宣傳片,乍一看,便喜歡上了。首期選了60、70后們比較耳熟能詳的《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檔節目相當大手筆,無論從舞臺設計、演員配備和節目編排都相當硬核,讓人一看便有種不敢戲謔調侃的厚重。
看演員最初的圍讀會,到他們最后的呈現,其實還是能看出差距的。胡歌作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用一個靈性的詞來形容,有點小了。他對角色的解讀真的非常精準。他在表演前后的兩次發言,不但全說到了點子上
今天看的這期,是陳數劉燁詮釋的《烈火中的永生》。
第一次讀紅巖,是在初一,當時我的班主任無才無德,以沒收我的課外雜書為樂。可是學校的課堂那樣無趣,沒有書籍著實熬不下去。我只好把目光轉投在班級破爛成堆的圖書角,讀了百年孤獨,讀了逃離,最后讀了這本封面都快要爛掉的紅巖。那時的我,是不折不扣的barricade girl,對于這種宣揚馬克思主義的書本嗤之以鼻。但實在太過無聊,還是拿來打發數學課的時光,漸漸入迷。
在行段里穿梭,我就是那英勇無畏的“江姐”

《故事里的中國》“電波永不消逝,愛情永不改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