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13020
《音樂之聲》Golden era of Austria
在家里和爸媽一起在CCTV6重溫了一下,從經典的片子又能看到更豐富的內容。
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初中,今天才注意到關于納粹的內容,音樂之聲不只是一個女人影響一個家庭的故事。并且關于這條線的內容幾乎是從頭貫穿到尾的,從《雪絨花》到《雪絨花》,很自然并且認真的一條線。
雖然很多地方都能猜到走向,既視感也可能只是記憶被喚醒了,但還是很感動。
一些細節不能想起,大概當時也不能get到的:男女主從第一面就愛上了對方,我相信這是真的,愛是懷疑,但首先懷疑的不是對方
電視里又在放《音樂之聲》。看了一遍又一遍,仍愛不釋手。 The more you see it, the more it becomes one of your favorite things!
Maria天性活潑熱愛音樂,她在修道院長大,卻與這里的氣氛格格不入,被視為離經叛道。修道院的嬤嬤認為也許外界的生活更適合她,把她送到一個海軍上尉家,替鰥居的他照顧七個調皮的孩子。Maria對上尉家以軍隊的方式管理孩子感到吃驚,她用智慧和善良和頑皮的孩子們相處,把音樂帶回這個沉寂多年的家里,也消融了上尉因為失去愛妻而塵封的心。最終在她想成為修女的修道院舉行了婚禮。當他們蜜月歸來,奧地利已經被納粹占領,上尉被要求去納粹的海軍服役,他拒絕為納粹服務,在一場演出后,全家戲劇性的逃離奧地利,劇終,他們全家登上了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山脊,象征和平幸福新生活的開始。
這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卻主題輕松歡快的影片,近半個世紀來長盛不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熱愛它。我喜歡它的原因一部分來自對Maria的喜愛,一部分來自對畫面和音樂的喜愛。
每當她感到孤獨,她就去山上唱歌,把自己投入藍天白云青草地
久聞大名,不曾一看。一聽歌曲耳熟能詳。
故事發生在二戰前的奧地利,一個陽光明媚、風景如畫的地方。開頭就是女主的歌聲。平和有力充滿希望。
接下來換個場地,到了海軍軍官家里。七個孩子著實震驚到我了……
然后男主人外出約會,家庭教師的女主帶著孩子們游戲,唱歌。就是從這里,我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像潺潺流水,可以滋潤干涸已久的心靈,架起溝通的橋梁。
后面男主人回到家中唱的那首雪絨花,小時候只覺得旋律好聽,很好哼哼。現在一聽
這位瑪利亞老師是上校一家人的救世主,如果沒有瑪利亞老師勇敢且耐心的教導孩子,估計孩子們可能永遠都不能那么開心自由的生活。上校家里雖妻子去世,但他未對本應缺少母愛的孩子們貢獻出自己太多的父愛,對孩子有的比較多的是苛責還有規矩,孩子們沒有自由,時間都是規矩嚴謹的,瑪利亞的到來不僅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愛,而且也交給孩子不同的知識,更是讓他們學習音樂,用音樂展現自己自信的人生,所以瑪利亞是這一家人的恩人。但是最后結局不太美好。
《音樂之聲》電影劇本
(鏡頭紀錄本)
編劇/厄內斯特·勒曼
作曲/理査德·羅杰斯
作詞/奧斯卡·哈默施泰因第二
制片人兼導演/鮑勃·懷斯
攝影/特·麥克柯德
對白翻譯/陳敘一
場景紀錄/楊仲文
主要人物和演員:
瑪麗亞 裘莉·安德魯絲
海軍上校馮·特拉普 克里斯多弗·普盧默
男爵夫人 艾倫娜·派克
麥克司 理查德·海登
巍峨崢嶸的阿爾卑斯山,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云雀聲聲啼唱。高高的山巔上尚未化盡的殘雪斑斑點點,山風陣陣呼嘯。樂聲在曠野中蕩漾迴響。鐘聲嘹亮。
……
山麓下。
《音樂之聲》Golden era of Austria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