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LIST
"Oi Mutsi, Mutsi" - Tuomari Nurmio
"Soi Maininki Hiljainen" - Olavi Nyrhil?
"Midnight Man" - Ismo Haavisto
"Syyspihlajan Alla" - Henry Theel
"A night without moon" - Sherwan Haji
"T?m? Maa" - Timo Kiiskinen / Harri Marstio Ja Antero Jakoila
"Kaipuuni Tango" - Marko Haavisto Ja Poutahaukat
"Skulaa Tai Delaa" - Dumari Ja Spuget
"Takedan Kehtolaulu" - Toshitake Shinohara
"Hoshi O Mitsumete" - Toshitake & Old Boys
"Mortadella" - Jukka Salmi
"Illan Suussa Kun" - Jukka Salmi
"Kurjuuden Kuningas" - Dumari Ja Spuget
source: Sígur Le Naif@facebook

對于優秀的電影,壹姐我從來不問出處。近日,壹姐又搜羅出了一部較為小眾但卻優秀無比的電影,即便存有藏私的心思,但壹姐依然決定將它分享給你們。
影片名稱《希望的另一面》,豆瓣評分8.0。
<圖片1>
不得不說,單看影片名稱,我們便能發現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人們活著的一切意義,不過是對現在的生活,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但影片中名為哈里德的男人,卻活的沒有任何尊嚴和希望。
<圖片2>
作為一名敘利亞難民,即便輾轉偷渡到了全新的城市赫爾辛基,哈里德也依然沒能得到當地政府的庇護——經審判,當地政府認定哈里德不需要輔助性保護。所謂輔助性保護,即是得到正式難民身份前的過度性身份。
所以,無奈間,哈里德便在赫爾辛基過起了流浪漢的生活。難以想象,哈里德曾經作為一位體面又光鮮的工程師,現在卻過起了任人踐踏和侮辱的生活。
<圖片3>
而他之所以愿意如此卑微的活著,是因為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找尋到自己的妹妹。除此之外,哈里德對未來再無其他憧憬。
與此同時,一名叫做維克斯托姆的商人,卻因為賭桌上的意外之財,經營了一家飯店

作者:方漢君
1
阿基·考里馬斯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按現在流行語說,就是一“白左”,但他無疑是站在全人類命運的角度,深具自我的見解和思考,常常打破時空與國家界線,突破意識形態的藩籬,時懷慈悲之心,對準某個難民或者一個公民,進行深度的闡釋。或者說,這是一個非同尋常又講究藝術品味的“白左”,我們親切地稱他為“阿基”。但他的個性是倔犟的,其外顯氣質,好像跟他溫潤的電影風格相左,這正是阿基的神秘與獨特之處。
時隔5年,繼《勒阿弗爾》后

(芷寧寫于2017年9月6日)
一些看似普通的人,常常做著不普通的事,“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語)”在芬蘭著名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編劇、執導的影片《希望的另一面(Toivon tuolla puolen)》里,有那么幾位看上去冷冰冰的不近人情的芬蘭人,但他們的內心卻是十足的溫暖,能急人之困,特別是新晉餐館老板維克斯特倫的一舉一動,仿佛表示著他的確不是庸庸碌碌之徒,他有著美好的心靈和訴求。
在歐洲,非法移民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和負面新聞,已令各國頭腦和百姓頭疼不已,在反對聲日益高漲之際,阿基·考里斯馬基帶來了這樣一部風格俊逸清新的影片,用另一種視角、另一種心態來看待外來日益嚴重的移民問題,基調舒緩,不急不躁,平和有愛。
可以看出,此番年已六旬的阿基有些想法,觀眾可以認為某些劇情設定或許趨于天真可愛想當然,但絕不能否認其中所蘊涵的主創人員的悲天憫人之心。茨威格曾說過:“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應付生活中無邊的苦難的……”的確,每個身處絕境的人都需要他人的援助之手

最近網絡上的新聞熱點,都是一些令人沮喪的消息。網上七嘴八舌的聲音,大多都是逞一時之口舌,光顧宣泄個人私憤。民眾的情緒就像一股巨大的洪流,裹挾著無數人,四處沖撞后,忽然轉眼就潰散了,銷聲匿跡。面對生活的陰影,一味的憤怒,似乎變成了最無力的。過多的情緒讓人迷失,遮蓋了事情本身,甚至制造假象。
面對生活的不幸,我們總是習慣先看見不幸,而忘記了還有生活。
如何在不幸的生活里活著?這其實是每個人,甚至是每個時代都無法回避的問題。電影《希望在世界的另一端》講述的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故事

《希望的另一面》牽線的風箏,放飛的希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