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亞卡拉》是1979的作品,雖基于真實事件改編,但漏洞頗多:餐桌上大聲討論越獄事宜無人揭發,自制工具使用如此得心應手,探照燈下行動如處無人之境。事實上罪犯逃走的過程應該遠比片中呈現的要復雜精細的多,只是監獄工作人員和電影制作人員不能將其完美重現而已,因此這不是故事的錯,是制作人員們沒做到位。
關于《肖申克》抄襲一說更是荒謬,同是越獄題材電影,《洞》出現的更早,都是挖洞逃跑,洞中所呈現的越獄過程遠比《亞卡拉》更今人信服,那為何不說《肖申克》抄襲《洞》呢?由于觀影量有限,不能舉出更早的例子,萬一有更早的越獄片,那后續的片子是不是就都是抄襲它的呢?
有人提到《巴比龍》,事實上《肖申克》所要表達的主題和這部電影更為相似,只是形式感更強了一些。
說一千道一萬,都是越獄片,這幾部片子之間不存在什么抄襲與被抄襲,因為其各有特色,其主題性和思想性都有很大的差距。老片子不一定好,新片子不一定差,不必非去拿老片子貶低新片子。就拿這部《亞卡拉》來說,它是被后輩妥妥的超越了。
一家之言

剛看完。從情節到緊張刺激的程度,都是非常精彩!而且,我也覺得,后來的肖申克的救贖和越獄,都有借鑒這部電影的地方,奇怪的是這部電影的知名度并不高,評分也不是很高。雖然有幾點bug,比如周二晚上行動和周二早上換牢房的沖突,還有沒有說明巴茲為什么最后故意走的遲,但是我還是覺得這部電影應該至少8分的。也可能是看的人太少了吧,或許再過幾年這部電影評分就上8了。
觀影過程好幾次都讓我想到了美劇越獄,想到了當時看越獄時的緊張感,很吸引人。
其實之所以看這部電影,還是因為喜歡伊斯特伍德
不經意間看到這片,沒想到竟然感覺就是《肖申克救贖》的前傳
太多太多熟悉的片斷:
一樣有黑人老獄友,不過不是負責走私,而是獄中老大;
老獄友沒養小鳥,養的是老鼠;
老獄友也死于非命,但不是上吊;
一進牢中馬上被“斷背山”看上,不同是老克太強悍,自己就解決問題;
小獄友雖沒被冤殺,但卻是逃獄四人組中唯一沒成功的,估價下場也很慘。
獄長也喜歡拿圣經道貌岸然地說事。
當然劇情遠沒有《肖恩克救贖》那么戲劇化,逃獄的活也挺糙的。
有些開始鄙視史同學,有抄襲之嫌。好像IMDB上也有人發現啦

去舊金山,發小推薦了距離漁人碼頭不足1英里外的旅游景點Alctatraz(惡魔島)。 才知道這是電影《石破天驚》的拍攝地,舊址是最嚴密的聯邦監獄(1934-1963年)。 游覽完惡魔島,在景點圖書館買了本《alcatraz escape files》,其中的File 13就是本電影的記述內容,情節及案情幾乎完全一致。聯想到后來的《肖申克的救贖》,才明白歷史就是傳奇,真實才富有戲劇性。
《alcatraz escape files》記載的越獄案例14起,只有2起成功越獄逃離(但生死未明)。罪犯被送進惡魔島的罪行迥異,持械搶劫銀行-挾持人質最為普遍,但金額普遍都不大,最大的似乎是46萬美金。也有因為偷稅被送進來的(匪夷所思)。也有因為在搶劫時候槍殺收銀員或警察的。也有很多的罪犯在其他監獄越獄后繼續犯罪又被抓住的。讓人感慨以頂尖罪犯的智商,體力,膽量,應該可以過上普通的悠閑生活。(但這14起越獄犯的童年,確實很少不和貧困和殘缺家庭聯系)。
從數據上看就意味著,惡魔島監獄逃獄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即使逃出了監獄高大的院墻,要不被獄警抓捕或擊斃,或者只能葬身大海,這座關進來就無法逃脫的監獄,為此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森嚴監獄。
然而,凡事都有特例,這固若金湯的惡魔島,竟然有三名囚犯成功越獄了,而且根本沒有抓捕到他們的蹤影,此三人便是法蘭克·莫里斯和安格林倆兄弟。
自制工具
這三個囚犯非常聰明智商很高,可惜不用在正道上,而是專門干毒品買賣、搶劫銀行、持槍搶劫等惡性事件,三人都是亡命之徒被投監,作為重刑事犯關在惡魔島

20191228《逃出亞卡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