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3341
淺評《伊麗莎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展開
伊麗莎白一世(英語: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原名伊麗莎白·都鐸(英語:Elizabeth Tudor),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
伊麗莎白早年接受良好的宮廷教育,但在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在位時期遭到打壓。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次年1月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在即位之初
每個人可能都像伊麗莎白一樣,一步步從單純天真浪漫走到這一步- 之前沒有想到過的一步。每個人走的路也完全不一樣,曲折或者深不見底,但是我們同樣面臨著選擇。就比如伊麗莎白選擇不嫁也是為了英國的崛起,她的獨立自主。作為王,很心酸的是她永遠不會再有小家,她只有大家,國家即是她的信任與愛所在。
所有的有感觸的電影我都最終會聯想到自己。犧牲感情的代價在人生中值不值得?你有了絕對的理智與果斷因為你毫無牽掛。她的轉變一定是痛苦的,和所有人一樣,但是要想得到必須付出以及失去,這就是你的選擇
有些影片適合在吃飯的時候看,有些完全不適合。今天的晚飯開始的時候,我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把《伊莉莎白》放進了影碟機,然后端起飯碗,準備開始一個美滋滋的視覺聽覺味覺之旅,顯然,這一切進行的沒有我想象中那么順利。
開始就是一場殘酷的火刑。獪子手利索地將在手底下呻吟祈禱的新教徒的頭發連著頭血肉模糊地刮下來,這個場景仿佛使我筷子上香噴噴的菜和張大的嘴之間隔了千山萬水,一時間的難受勁兒讓我意識到我在錯誤的時間開始看一場.......嗯嗯......應該不算錯誤的電影,這一切要等看完再做決斷。然后就是火刑場,象這個年代的所有站在利益集團對立面的“異端”一樣,布魯諾,貞德,塞爾維特......,他們在火焰中凄厲呼號,祈禱,這他們是糟糕的黑色時代,這是我糟糕的晚餐。 宮廷,和這個世界上所有腐朽的朝廷一樣陰暗,流言和陰謀,奸情和叛亂在這里滋生發芽。
唯一讓我剎那間有想笑的沖動的一句話“女王懷孕了”
PS.半小時后,驚見坎通納
The Queen Elizabeth I is my most admired woman around the world of all time. Thus I had much expectation of the film and it is very much filled, quite surprisingly so.
Kate portrayed a vivid character that grows from an innocent girl to a powerful woman. Right on the target, nothing artificial.
A good film, in my mind, either touches you or makes you think.
I give this film a 5 star. :)
淺評《伊麗莎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