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影節看的第一部電影,《戰爭天堂》無疑是驚艷的,有特色的。
4×3的畫幅,黑白的畫面,定格的鏡頭,膠片的顆粒感和年代感的畫質,大量直面鏡頭的獨白,把人們帶回了那個殘忍的二戰和集中營中,但是又以一種超脫的視角注視著這一切,看著蕓蕓眾生在戰爭的摧殘下人性或泯滅或殘存著掙扎著,竟是產生了一種悲天憫人之感。
#人性的泯滅與掙扎#
真正好的電影,一定是把人物塑造得立體,把人性的善惡和矛盾都體現出來,絕不是單純的偉光正或窮兇惡。《戰爭天堂》里的三個人物正是如此

1942年戰時的歐洲,奧爾加,移民到法國的俄國貴族女人,同時是法國抵抗組織成員,被蓋世太保發現她在自己公寓藏匿兩名猶太兒童而被捕,她的案子被分配到蓋世太保掌控下的法國警察局長朱爾斯手里,奧爾加想用身體交易換取自己的自由,然而好色又膽小的法國人還在猶豫不決,就被抵抗組織一槍送去見了上帝。
一部文藝的戰爭片,整部電影冷峻克制,安德烈采用了4:3黑白畫幅,鏡頭工致,臺詞講究,敘事手法獨具一格,一邊是墮落的戰爭地獄,一邊是救贖的《戰爭天堂》,三個主人公猶如被上帝審問一般訴說著自己的遭遇,最后發出一道神圣之光穿透屏幕照亮了觀眾的眼眸,而那兩個孩子的笑容則尤為觸動人心!
朱爾斯被槍殺后奧爾加被關進猶太集中營,遇到了一個認識的德國軍官赫爾穆特,在戰爭開始前,兩人曾在托斯卡納和朋友們一起度過愉快的假期,在那里,赫爾穆特曾對奧爾加一見鐘情。如今,貌美迷人的俄國貴族成了為一點點生存可能搶死人靴子、為了兩根香煙給集中營里的女監工提供服務的階下囚,而熱愛音樂和契科夫的德國青年,放棄家產和一切

(芷寧寫于2017年5月1日)
畫面精致、耐人尋味的黑白片《戰爭天堂(Рай)》所述的劇情也和二戰、集中營有關,在此類題材被頻繁講述拍攝的情形下,人們或許會想,如何還能拍出新的東西、新的感覺,已八旬的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導演給出了這個答案。
如何評價一個人在戰爭中所處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似乎不是凡人所能勝任的,康查洛夫斯基讓片中的三個人在天堂之門前接受問詢,顯得有些意味,一個人如何被蓋棺定論,這大約是一位八旬老人思慮過的吧。
也有人質疑這種呈現手法,認為這樣的拷問不時地穿插于片中,影響了敘事節奏和觀影的流暢性,三個人分別坐于桌前,面對鏡頭的自說自話,像是在逐一回答一位采訪者的問題,而起初這個從未出境的采訪者的身份未明,最終揭曉時,會給人一種刻意設計感,從而增加了片中人和觀眾的距離感。這種觀點多少有些多慮了,在影片的行進中,觀眾已能猜出詢問者的身份,如從女主人公奧爾加發型的巨大變化便可看出端倪,而這樣的穿插拷問,仿佛具有很強烈的代入感

2016佳片有約,《戰爭天堂》:見地獄見天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