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送“咖啡機”的卡車居然沒有工具箱,這么不仔細怎么做地下黨的;
2、女主的線,看見妹妹被槍殺,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告訴親人或者男友,而是自顧自地看起錄像了,看完直接進入任務模式,代替妹妹送包裹,是不是太唐突了,正常人的思維模式不會這樣吧?既然對于妹妹的死不是很在乎(可能由于不是親妹妹),那么為什么明知道很危險還要去代替她做這個自己完全不知所謂的任務?
3、男友被抓很搞笑,日本情報機構既然去了,為什么不在當晚第一時間去,還給女主安安穩穩睡一覺的時間,穩穩地出發了再去,純粹是為了讓女主上路,男友被抓的而設計的二逼劇情;
4、小偷偷完東西有車子接應,哪門子小偷,在不知道自己偷的東西到底值不值錢,這個停靠處是否能夠脫身的前提下,就安排車子接應自己,這種一般都是早就盯好了一個有一定價值的目標才比較現實,隨便偷一個,你確定偷來的臭襪子臭胖次抵得上油費?
5、日本財相,碰不碰就易經,就算卦,什么國家大事,外交事務都交給算卦了

作者的 人生閱歷 汗 眼界 僅限于 家庭倫理劇
對 蒸治 軍事 外交 法律 歷史 一竅不通
難以 駕馭 本劇 這個 宏大題材
令人想起 紙牌屋
除叻 報道 白宮的 記者
塑造的 有血有肉
其余 所有人 都 蒼白單薄
一個有趣的海報
之后 卻 用 家庭倫理劇 湊字數
掛羊頭 賣狗肉
騙紙$#

日常生活是解讀第一季的好角度。按照列斐伏爾、阿格妮絲?赫勒的觀點,日常生活是具有兩面性的,一方面,日常生活的缺席使人陷入無家可歸感,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是保守的、非精神的,應予以改造。
放在第一季的語境中,可以看到在日德的文化工業氛圍中,日常生活確乎是非精神的,并具有欺騙性,這恐怕也是女主“尋找答案”的一個動因。但是日常生活又是不可或缺的,在第一季中,日常生活的被摧毀是人物走上抵抗道路的重要原因,譬如女主因妹妹被殺而帶上電影去“尋找答案”

看過本劇找來原著讀了一遍,憑記憶做個比較,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吧(下有劇透)
1、劇集對原著做了較大改動,這是必要的。原著文筆細膩,類似于純文學小說,但是人物關系較為松散,情節也不緊湊,不適合直接搬上屏幕,所以劇集只保留了原著基本的世界設定(假設德日贏得二戰,瓜分美國)和一些主要人物,下面具體分析;
2、原著主要人物有弗蘭克,他的前妻朱莉安娜(劇集里是女友),古董商羅伯特,日本商會會長田介(劇集里是貿易大臣),次要人物有德國間諜溫格納,德國領事瑞斯

充斥著納粹和日本鬼子的劇集中,最讓人害怕的,居然是看似正義的抵抗組織,動不動就要求別人犧牲,理由,很是簡單粗暴:“我家的人都死絕了,所以,也請你和你的親人為了大義而獻身吧!”當事人覺悟不夠的時候,他們還會自作主張地幫別人決定,讓人不寒而栗——實在沒看出,這種人和恐怖分子之間又有什么區別。

美劇的牛批之處,在于,你以為他是主角,可以有主角光環,有不死之身,還可以一路牛批plus帶閃電,但是,下一秒,他死了。
你說那個小內,算男主吧,結果啪啪啪完,被女主抹了脖子。
你說那個北美總司令是男主吧,結果被女主追到懸崖邊,自殺了。
其實,這部劇構建最豐滿的人物,我覺得這個日本人,可以有。

《高堡奇人 第一季》感人!大背景與小人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