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開始,一個軍人騎著馬孤獨的向我們走來,當他走入現代文明的工業廢墟(被銷毀的坦克)時,迎來的是死亡。“老槍”殺了他。
回到營地,坦克班來了個打字員,補充戰力,使這個班更完整。但諾曼戰爭經驗的缺失,開始還是給部隊帶來了損失。影片中,諾曼成長為“機器”,可以成為一條主線。先是被動殺俘虜,接著主動殺要被燒死的士兵,一段感情戲后,一顆炮彈炸出了現實,終結了戰爭中的兒女情長。再戰虎式坦克時,可以主動殺軍官了。這樣,短短一天多時間的成長,諾曼已經可以應付打黨衛軍一個營的大場面了,狂怒坦克班的戰力也完全形成。戰斗結束后,一個德軍士兵發現了他,但沒有殺他或把他揪出來,可見,德軍的人性也沒有泯滅,但是,我想,那個德軍士兵未必有“機器”那么幸運了。他來到“狂怒”,“狂怒”被銷毀后,他離開“狂怒”。“狂怒”代表的或許就是一種戰爭中的狀態。諾曼的歷練也許會讓他獲得最終的平和。
影片的另一大看點應該是虎式坦克。其威力很少在電影中得到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三輛美式坦克(謝爾曼?)一起進攻,最后是一輛幸存

諾曼讓我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厄本,從新兵到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戰士,這個過程伴隨著內心的恐懼,失去戰友的劇痛,而所有的這些,全都是因為戰爭。其實我最喜歡艾瑪,可這該死的戰爭最終還是帶走了她。對德國人來說美國人是侵略者,他們一方面是執行作為士兵的命令,另一方面是保衛家園。所有的這些,都是他們所不能掌控的。影片處處都有諾曼的禱告,但這個信仰沒有《血戰鋼鋸嶺》處理的好,更多只是作為諾曼戰勝恐懼的一個配角。
題材:二戰
理想是和平的
戰爭是殘酷的
戰爭不是游戲
生命只有一次
這是一個戰爭題材的影片
講述了一個新兵初入沙場
由一個見到鮮血狂吐不止的小兵
經歷過腥風血雨彈雨槍林
成長為久經風雨梟勇無畏的戰士
跟著主人公的鏡頭
仿佛身臨其境
漫山遍野的尸體
這就是戰爭
身邊的戰友前一刻還生龍活虎
一顆子彈便遠離了這個世界
這就是戰爭
親人朋友無辜的百姓
被不長眼的炮火無情奪走了生命
樓房街道被肆意的轟炸破壞
這
就是戰爭
生命是多么的可貴
又是多么的脆弱
我們應該慶幸生于和平年代

《狂怒》:上帝愛希特勒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