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我是把小說和電視劇都看了一遍。一個星期刷了小說,又花了一個星期把電視劇也刷了。此時距離瑯琊榜在電視上播出有月余的時間,已是好評如潮。看完,才真的覺得是蕩氣回腸,回味無窮。上次讓我有這種感覺,還是看《大秦帝國—裂變》時。
個人感覺,小說已是一部立意很高的作品了,但是還是江湖氣略重,尤其是前半段。而電視劇則對其中一些不必要的情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使得整部劇完全朝著正劇的方向發展。
《瑯琊榜》電視劇主題曲一開場,便給人一種央視拍的歷史劇獨有的厚重大氣之感,便知,這不是一部吵鬧的“武俠鬧劇”。
不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從中都體現了世代儒家的治世理想,“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雖然這理想在梁帝那殘暴的強權下顯得如此無力,以至于當年與他共有創造一個清明盛世的朋友,臣下,死的死,沉默的沉默,那理想仿若云煙消散在歲月里。
但是也有人堅持了下來,哪怕換來的是十年的冷落和漠視。但正是這份堅持才是從地獄歸來的梅長蘇在心中一直燃著的赤炎。相信如若沒有靖王

首先說明 我覺得評分這個事情非常地私人化 大可不必互噴。我覺得豆瓣常常有很高級的影評 那些看過很多高級的電視劇 非常理性又專業地分析劇本如何如何的人都很厲害。然而看了不少噴劇本有大問題 有硬傷的 可能是我自己本身就沒看過什么高級的 我確實是在觀劇過程中沒有這樣的感受 也沒有力找證據去反駁的這份心思 只是想寫寫觀后感。
瑯琊榜。初看時就很吸引我 人人似乎都一個眼神 一句話往來之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也不浪費一個鏡頭 看似無意 必是后面的鋪墊。
開頭幾集 最喜歡的是梅長蘇解救郡主那個地方。一時情況危急 卻能想得周全 請來的幾路援兵若少了一點就不能成功 也是這時我覺得看這部劇有一種很燃的感覺。
然后就到了進擊的靖王 也許這才是熱血路線的開始 不受寵的皇子 反復被人提起的硬邦邦的個性 就是如此 靖王將要踏上奪嫡之路。這其中 因為他這個性 常常有可能一步邁錯就難以挽回 卻也是因為這個性 剛正忠直才凸顯出他的不同 唯有這份正氣才能祛除朝廷不良風氣。沈追和蔡荃這兩位大臣說明了什么為良臣 他們所心系的是百姓蒼生

(我真的一點都不會取標題……這就是篇亂談的東西,根本沒有個重點啊,但是標題寫“無題”又好像不太好……各位原諒我亂來的標題吧……)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不在與它有多少明星大牌多能嘩眾取寵,而在于它有多用心。
早早蹲在電視機前面敲著碗等瑯琊榜的首播。剛看完前兩集就迫不及待地想跑來談談。漫談,亂談,雜談。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1.與偽裝者的對比。
近好幾年我都很少看國產電視劇,恰好前段時間等瑯琊榜等得無聊被微博上的無數安利洗腦跑去看了偽裝者。
瑯琊榜和偽裝者這兩部片的制作方均為山影,兩個劇組中用到的演員有近半相同,拍攝時間接近(胡歌在拍完瑯琊榜之后就馬上進入偽裝者的劇組),兩部作品皆打著“謀術”的旗號,可以說,這兩部片子其實有挺強的對比性。偽裝者的宣傳主要圍繞著胡歌進行,主打胡歌百變的特工造型;瑯琊榜的宣傳主打原著,并無過多地主打演員牌半年多來曝光的宣傳片和片花都讓人覺得無比地貼近原著。拍攝時間瑯琊榜比偽裝者早,但制作時間瑯琊榜要比偽裝者長,前者的播出時間也要晚于后者。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電視劇剛剛播放,便是梅長蘇從江上飄過來那一幕,胡歌將梅長蘇的性格演繹的很好。作為一個看了原著3遍的人,這部劇真的是原著黨的福音。蒙摯、靖王、飛流、更不用說梅長蘇,每一個人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將書中描寫的角色活靈活現的帶到人們眼前。在劇中,演員的顏值已經不再重要,更看重的是他們表現出來的個人魅力。誠然,劇中有改編,但是這種改編并沒有涉及到主線。在梅長蘇和皇上單獨在一起談話時,皇上對梅長蘇說,你小時候

“瑯琊榜”爆炸好看的古裝片 梁帝春心托杜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