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閑炒飯》說實話我對它的期望挺高的,特別是看了《天水圍》之后。但總體讓我很失望。原本很好的視角,雙性戀未婚媽媽的感情故事。但電影在感情轉折處理上太過簡單隨意,許鞍華這部片子沒有讀懂女人,女同性戀也是女人。女人之間的吸引不只是依依不舍和送來送去。有時候是一個眼神,或是一個動作,都可以讓人心馳神往。我一直覺得女同志的片子一定要性感,這是這類片子吸引人的前提,畢竟她的視角不是教科書。這部片子導演有感情的思索,有倫理綱常,還有性別政治。其中性別政治還分了三類:女同志之間,雙性戀還有異性戀。電影史一門語言,許鞍華一直在跑題,不知道她到底想講什么。貪多嚼不爛。造成片子不知所云。
吳君如的角色macy,從一個喜歡自由過于隨性的人,到責任心的增強以及對周慧敏飾演的anita承諾回應。一個如此熱愛自由的人突然放棄自己多年的堅持,選擇收心養性,考慮別人的感受。中間的過度短到忽略不計。這個過程本應該是片子的重點,但導演弱化處理使其莫名其妙。但盡管如此,吳君如的表演還是交足了功課,這就是影后的實力。而周慧敏

昨天在natnatvip上看了<得閒炒飯> ﹣要不是朋友介紹,還不知道這個網站,中港臺日韓的娛樂節目都有,香港的電影電視劇都算全,雖然還是找不到我想看的<囡囡>,但是已經很不錯。
這年頭真是,連下載都嫌煩,網上娛樂太多,要是找不到線上觀看便寧可不看,反正不一會就拋諸腦后了。
深夜時分看完了<得閒炒飯>。片名實在起得怪,把粵語「得閒」和臺語「炒飯」混在一起,明明是道道地地的香港電影,導演、演員、取景無一不是香港人熟悉的,卻取了個令香港人一頭霧水的名字 ﹣雖說香港人也喜歡看臺灣節目,但大概十個人有九個半都不知道「炒飯」在臺語中的含義。如果片名起得好一點,對行銷而言應該更好。
首先想說的是,很多人標簽此片為同性戀電影,正確地說,這是關于雙性戀的電影。吳君如的角色 Macy 很早就表明姿態,大聲捍衛自己「時直時攣」的取向,雖然怎麼看她都不太可能會和男人「玩認真」;周慧敏演的 Anita 卻不同,雖然少女時代與 Macy 的感情令她刻骨銘心,但她說后來她也被男人傷得很透,證明她并不是僅僅把男人視為玩物的同性戀者。

雖說拉拉片沒有gay片那么流行,但是精品也太少了點,這么多年,我印象中最好的還是那個《蝴蝶》,然后《藍色大門》如果算拉拉片的話倒是不錯,可我總覺得那個不算。
許鞍華終于沒讓我失望,拍出了一個如此不矯情的拉拉片,現在要求一個電影不矯情還好看,貌似真的不容易了。從頭到尾看著都很舒服,很輕松,雖說最后的結局有點too good to be true.
另外,吳君如真演得好啊,周慧敏真是花瓶啊,兩個阿二好可愛啊~

看介紹跟劇情完全是兩碼事,簡直完全是一部以女女愛為主線的片!
同樣的以人物個性塑造為主,中年周慧敏優雅外表下的對愛對生活的憂愁交織,吳君如的灑脫不羈與樂觀,各種不同的人物個性的碰撞讓故事變的真實精彩。
里面提到兩個人相處的四個階段,一:一見鐘情的激情期完全沒問題快速搞定。二:荷爾蒙控制下的一到兩年,基本平安。三:兩年后…(啥啥我給忘了)。四:負氣,靠不停爭吵和忍讓來維持。看來還是前兩階段比較靠譜…,好像我到現在還沒撐過第三階段
4個女人2個男人2個家庭.
好狗血的關係,
看完以後.自己感覺對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又有新的見解.
果然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感覺ok就一切可以.

極少看許鞍華導演的戲,因為我這樣膚淺,粗俗的人沒有這樣高的造詣看懂她的電影。《得閑炒飯》,我真的得閑過頭才和朋友一起看的。嘻嘻笑笑,打打鬧鬧,片子就結束了。
就是一個看似復雜其實簡單的故事,就是愛來愛去的N角關系,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All about love。沒必要用異類的眼光看待同志愛。
愛,從來沒有任何分界。無論貧富,無論階級,無論國界,無論種族,更無論性別,愛只是心的悸動。
人生,找出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好。

充滿驚喜!得閑炒飯|有多少人想成為吳君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