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標題真的很文藝也很浪漫,男主在雪地里燒掉前女友的信,決定與她分手的場景,與海邊雪景相呼應,霧霾藍的濾鏡,透出憂郁悲傷的氣息。
如果,只當作懸疑片看,除了敘事方式新穎之外,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簡單的復仇故事,實施起來并不現實,漏洞百出。只看電影最后男主的自白就能明白整個劇情,鋪墊不夠,沒有勢均力敵的較量,推理情節單薄,單方面的復仇。合格的懸疑片不應該是抽絲剝繭,像剝洋蔥一樣,讓觀眾欲罷不能地看到結尾,拍手稱快嗎?這一點,《嫌疑犯X的獻身》真的做到了極致。

日本的電視劇一直是我的心頭好,可日本的電影,我只喜歡兩種類型,溫情類和懸疑類,這部電影是有小說原著的,可是我是看完電影才知道的,可惜嗎?一點也不可惜。
電影里演員最熟悉的還是齋藤工和北村一輝,畢竟面孔有辨識度,我個人是屬于臉盲者。
電影開頭,記者男主耶云明顯是為了搏出位,所以把已結案件拿出來調查,同事小林作為前輩卻顯得漫不經心,只是時不時從話語中透出對耶云調查案件的居心有所懷疑。
接著幾位重要角色悉數登場,首先案件中的嫌疑犯雄大,本身病態的特質和性偏好就讓人覺得不正常

因為不知道是在哪個公眾號上看到推薦的,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盲女是男主的女友,男主是來復仇所以接近攝影師的。所以一開始就有我看透了的心態。
不過后面的反轉還是很驚艷的,我以為攝影師是燒死盲女的兇手,結果是攝影師的姐姐放的火,我以為攝影師是想重新拍攝燒死模特的照片,結果是男主下的套,我以為死的是男主的現女友,結果死的是攝影師的姐姐,果然沒看到最后不要輕易下結論。
只能說童年留下的陰影很容易就會變成長大的毒瘤,如跗骨之蟲,小時候被父親傷害,長大了就去傷害別人獲取快感
《去年冬天,與你分手》,以為是一部愛情影片才開始看的。影片開頭,一個女人慢慢封起一封信,像是一場告別;鏡頭一轉是一場大火,邊上有個男人愣住了,隨即開始拍照。熊熊燃燒的大火、陰郁的色調、沉悶的大提琴聲;奠定了影片的主懸疑,它不會僅僅是個愛情片。
看完之后的感覺是,一個人在經歷過什么樣的黑暗之后,才會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變成一個怪物?
影片故事并不復雜,說得出名字的人物有六個

前段時間剛寫完《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鳥兒》,
結局反轉著實是出人意料,
就當小編還沉浸在日本懸疑片陰暗,卻又充滿刺激的氛圍無法自拔時,
它,又來了。
《去年冬天,與你分手。》
作為日本懸疑片愛好者,小編當然二話不說就去看了。
果然,沒讓人失望。
一如既往的繼承了劇情上一環扣一環,人物情結,結局設定腦洞大,顛覆想象的良好傳統。
說來也怪,
明明知道日本該類型的影片結局總是讓人不可想象,
但就算做好心理準備看到最后真相揭露之時,瞳孔還是會慢慢放大,心理的驚訝一陣接著一陣。

從前,有個孤高倨傲的畫師叫良秀,他宣稱“只有親眼得見的,才畫得出來”。
于是,為了畫出一幅生動完美的地獄畫,他在人間也作了一回惡魔的選擇。
芥川龍之介寫下《地獄變》這篇小說時,肯定不會想到有人真的引用它來成魔。
但在電影[去年冬天與你分手]里,齋藤工飾演的攝影師就真的是個以此作“座右銘”的病態家伙。
為了拍出足以攝人心魄的攝影作品,他幾次將喜歡的女人置于火災中,再拍下她們臨死前的掙扎。
他可以沖著火光和其中逐漸凋零的女人大喊“大火才是最美的啊!”

【去年冬天與你分手】那些偏執和值得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