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來說,這個故事不是時空輪回,而是痛苦的無限體驗。
稍微梳理一下劇情。
這個討論班,與其說是是討論班,不如說概念上類似于養鬼吃人那個地獄。
讓你不斷重復自己生前的罪惡,體驗那種痛苦,永遠輪回在自己的地獄中。
而進地獄的條件是行兇殺人,無論是他殺還是自殺。
主角Edgar因為掐死妻子在前,所以雖然妻子毒殺他的舉動發生的早,但是他比妻子晚死,所以他下地獄,妻子是受害者(地獄的標準很屌炸)。
而且,主角發現雖然說是不斷體驗那段噩夢一般的經歷,但是那不單單是體驗,通過帶入Doris的紐扣,歷史是可以改變的。只不過,你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需要知情的人來阻止你。
所以當主角最后一次體驗殺人,他帶著自殺女Doris一起到他的世界,Doris因為多次阻止,令他妻子暫時安全,而他被妻子毒死的情況一旦發生,他妻子將成為兇手,進入討論班無限輪回自己殺人的罪惡情景。
看透了自己的控制欲和過分的愛,Edgar在阻止了Doris(1972年)自殺的同時,自己自殺。
于是乎,他被毒殺的罪名消失,而他變成和Doris一樣的自殺犯進入地獄。

這部類似《蝴蝶效應》混搭《恐怖游輪》的輪回拯救之旅差一點點就和前兩者成為不朽名作,然而糅雜了穿越的故事題材如果不是科學理論特別強大的話,最好還是不要輕易給出類似于審判庭的框架,以免觀眾思維不由自主走思轉向了極權主義統治下反思者的反抗這么個套路。同樣,影片的結尾隨著一抹自鳴得意的笑化解了贖罪的難堪,實在要算是一抹畫蛇添足。
影片講述了一個誤殺妻子的中年男人被迫陷入不斷重溫殺死妻子的輪回噩夢中,原來犯下殺人和自殺罪行的人死后都會來到一個地方贖罪

一句話總結是,沒怎么看懂。
為什么地獄?的管理人是以一個黑白電視機的身體出現的呢?有什么寓意嗎?
有覺得,大概是當他們承認自己的罪,自己的行為的時候,大概就可以放出去了吧。可是看里面的意思,好像是出不去?有什么辦法才能出去呢?難不成真的進去就出不來?不至于吧?
Edgar一開始只有模糊的記憶,進門的次數越多,回憶起的越多。他注意到男管理員的屋內有一個頂蓋,能聽到孩子的聲音,在別人的幫助下,終于上去了。于是他像附身一樣在不同的人身上,他妻子的兒子,妻子,弟弟。他說著本來他們說的話,無法控制,經歷著他們發生的事,感受著他們的情緒。于是他終于認識到,他有罪。
但是很奇怪呀,為啥要以誰先被殺的方式來確定誰要去地獄呢,真的無法不去吐槽呀!無法理解啊!誰都有錯呀,所以就看誰先把對方殺了?
原本是因為喜歡的一個作家推薦看到,但是真的不能明白這到底想說啥呀,看了別人的評論也還是理解不能啊!
照里面的意思,應該是要一直贖罪的吧,但是Edgar把Doris帶進他的地獄后,Doris幫助Edgar不再去做那些會發生的事

這片子循環劇情本身就處于巨大的宗教隱喻意義之中,這點根本無需像《恐怖游輪》那樣深挖或者生硬賦予,節奏略有沉悶,視覺沖擊感不強,設計小家子氣,劇情懸念倒是可圈可點。不知道導演是不是薩特的堅定擁躉或者鐵桿反對者,不過最后他巧妙地讓胖胖而猥瑣的男主同時達成了自我救贖與自我墮落,形成悖論:一方面,他需要抹去自我拯救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必須強化自我拯救妻子。手臂上由殺妻者轉變為自殺者的EGO記號,是他在人間的罪惡,也是他在輪回中的自豪

Edgar的loop從與妻子Maylon的鬥嘴開始。
車內的兩人看似在交流,實則各懷心事自說自話:他在為聚會中妻子與別的男人多說了幾句話而耿耿於懷;她在為行蹤不明的兒子擔驚受怕。Edgar手機響起,打斷了“對話”:她兒子的中學打來的。而他似乎并不如妻子這麼著急上火,甚至表現得敷衍了事。他事不關己的態度無疑激怒了Maylon。這就是矛盾的開始。
Edgar的loop在他與Maylon雙雙死亡時終結。
Maylon護子心切,不惜在湯里投毒,致親夫于死地;Edgar在彌留之際為了自救,在爭奪電話時,失手殺死了Maylon。跳出loop的Edgar穿過一道門,闖進了一個氣氛十分詭異的討論班。主持人是一臺電視機,電視中的女人強勢、專制、令人生畏。一頭霧水的Edgar在此得到了一個與班上其他人同樣的標籤──你有罪。
此時的Edgar認罪麼?不。相反,除了慍怒和疑惑以外,還有一肚子委屈:你們一定是搞錯了。我愛她,我殺她也是無意。何況,是她先下毒害我的!(要來也是她來對不對?)
不認罪?好,沒問題,那就一次一次回你的loop去,一次一次經歷人生最後一天的傷心欲絕
【回路人生】富有感染力的奇幻片 我不太明白,最后結局,他要重復被毒死,還是上吊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