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死死一向是諸多文藝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古往今來談論生死的作品也不勝枚舉,要駕馭好這樣一個亙古不變老生常談的主題,并非易事。《父后七日》是一部談論死亡的電影,但它不像其他電影,正襟危坐來談這樣一件遭人避諱的事情,反而,它把人死后辦理喪事到入土為安的整個過程細致呈現,其中不乏荒誕。
電影中臺灣許多喪禮習俗與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很多城市相似,其中最為荒誕的是“哭喪人員”這種在傳統習俗中應運而生的職業。片中女主角阿梅在父親去世后對哥哥說,她終于明白為什么有句老話叫累到要“哭爸”,原來“哭爸”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如果你不想哭,“哭喪人員”就能幫到你。你要怎么個哭法,悲慟、隱忍、嗚咽……“哭喪人員”都能動之以情。這種荒誕禮俗對人真情的消磨,恰恰諷刺了時下諸多華而不實,虛情假意的表面功夫。
電影的小品風格以及松散架構,為的是適應故事情節的薄弱與不連貫,但這種手法也更好的將觀眾領入一個個片段式的回憶中。其中頗為感人的是女兒十八歲生日,父親載著女兒的摩托車在橋頭停了下來,給女兒一個肉粽子

“父后七日”巨匠之作!和你在一起的時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