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故事,應該是日本的江戶時代,一個暴發戶附庸風雅,喜歡茶道,還專門學了,可惜平常忙于賺錢,連所學的皮毛大都忘了,等到閑時,他卻要開茶會風雅一下,所請的也只能是從沒茶道經歷的手下工人,被請的工人自然是不懂茶道的,只是偶爾聽過只言片語,學過的老板并不好到哪去,在老板的帶領下大家胡亂一搞,喝到肚子都不舒服了,還不停地喊:好風雅啊。這樣下來,以后老板再叫這些工人去,大家都很不愿意,找種種理由推脫,有的工人甚至要搬離這里,他們不愿喝下難喝茶水,更害怕被人看出自己完全不能體會茶道的風雅。
現在如我這般附庸風雅的人少了,但有了另一個大家追逐的東西:流行。只是這追逐大都淪為品牌與話語之追。
我媽媽過去常給我買些衣服,但這些衣服里很多都有假冒之嫌,比如牌子起成PLACEBOY,LOGO也是兔子。當然我媽媽買衣服看品牌的因素比我本人還低,她買這個衣服完全是覺得料子與剪裁不錯,而廠家自己毫無信心,做著投機取巧之事。
我女友常讓我把襯衫塞到褲子里,說這樣才正式或主流,有利社交,我很討厭這樣穿,因為不舒適,我最近告訴她…

一部十年前的劇了,但是即使是現在的國產劇,依然無法達到日本十年前電視劇的水平,而且,我甚至看到的是國產劇的退步,即使是八十年代,也能拍出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宏偉巨作,九十年代也能有一些不錯的探案類或者生活類的出現。可是現在的電視劇市場,拜金題材、抗X題材等等泛濫。甄嬛傳后,我就再也沒有看完過一部國產劇了。
落語,是日本傳統的一種娛樂。不知道的可以把它看做是中國的相聲,差不多也就是一個人、一把扇子,去講一個古典的日本寓言故事一樣。我第一次接觸落語類的日本電影是北野武的《紅鳉魚》,是一部非常用心的片子,里面講了很多人生的道理,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日本還有落語家這么個行當。可是,在看那部電影的時候,感觸最深的是日本對自己文化的傳承的重視。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彈幕一直拿侯寶林的相聲做比較,我感到一點惋惜。因為,日本的落語有很多的流派,有很多的大師,可是,中國的相聲,似乎是一個人在引領著一個時代,沒有百家爭鳴的狀況。我不禁對這種文化的缺失感到惋惜,而且,現在的相聲也只能拿到那些娛樂節目…

古典落語在現實生活中不管用了,所以通過改編賦予它現實意義。
麗莎:還是不喝了。龍:為什么?虎:不能再讓他變成一場夢啊。
重看虎龍果然還是超好看!完全能理解為什么會想剪CP視頻。原來每一集的互動都這么yooo啊。第一集結尾小虎從賓館出來撞見龍二,龍二那個生悶氣的上目線表情真是太有鏡頭感了,完全能明白當時的心情有多復雜。很喜歡小虎每次落語的結尾,總讓人忍不住想要感慨些什么。

這個片子,個人認爲很好的又一次張顯了宮籐官九郎的特色,
雖然看起來一切是那麼的無裏頭,
實際上研究起來裏面又是有著千絲萬屢的聯係~
更加重要的是其中將日本傳統的落語結合故事的內容進行推進,
實在是特別又比較新奇,
所以我個人是比較推崇這個片子的~

【虎與龍】タイガー,タイガー,宮藤タイガー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