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108
《別讓我走》這劇還是感動得我一塌糊涂!
石黑一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他的這部代表作又引起了關注。
我覺得劇版的影視化還是成功的,日裔作家的書還是要日本人來詮釋更明白。
這是克隆人的故事,克隆人降生在這個世界就是為了隨時準備為人類捐贈自己的器官,直到一無所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被圈養在孤兒院里,從小被奉獻精神洗腦,長大的工作也是照顧其他已經捐獻了的克隆人。
如果是美劇,那估計是個有反抗有革命軍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這部劇平靜的有些令人錯愕了,它只是靜靜地探討我是誰,克隆人是否有人權以及活著是為了什么呢。
這是一部用7集來做鋪墊,3集做爆發的劇。相較于海報的陰暗、片頭的冷漠絕望和主題的殘酷,本片的節奏簡直是抓人心窩子的利器。前7集將人物關系和人物進行了完全惡化,男一、女一、女二的智商和情商捉急地讓人想(╯‵□′)╯︵┻━┻,能把主角們塑造得沒一個討喜也是厲害。唯一播撒希望的混血妹子驚艷地領完便當,只留下煙草的味道,不過也確實是從混血妹子的死開始,主題終于從三角戀里掙脫出來了。驚艷的不是她的死法或是百合線,而是她最后死前的想法(也確實可以簡稱為死法)。在那場割腕割喉的演說前,真實一直秉承的理念是“反對歧視,主張克隆人的人權”,所以我一直以為廣場上她不惜生命的演說也是這個主題,呼吁大家正視克隆人的存在等等,但她從所有器官深處吼出的是不要讓克隆人擁有情感和意識,既然無法正視又無法抹殺,那就干脆把克隆人變成真正的物品,剝奪他們與人類相近的精神屬性,只留下需要的生物屬性,為什么不呢?這樣確實一勞永逸,所以克隆人和人工智能究竟是如何獲得人類精神屬性的,從這部劇里看到的真相是源于人類主動培養。直接剝…
隔了一整個暑假再看一遍別讓我走,雖然全篇風格一直都壓抑虐心,可是眼淚卻一直掉不下來,直到美和離開的時候。剛完結的時候第一遍看到美和離開的時候猝不及防就戳中了內心,時隔幾個月再看的時候雖然已經知道劇情,還是很壓抑很難受。美和,這個全劇最讓人揪心的人物,也是最能體現全劇主題人物。
一開始最討厭美和,但是漸漸地美和卻最牽動著我的心。美和在年復一年的枯燥生活中越來越依賴恭子,她所讓人討厭的一切都來源于恭子。作為命運在出生起就已經決定好的“人”,陽光學院的孩子們是無辜的,閉塞的。對于他們來說,陽光學院就是他們全部的世界。在這個小世界中,競爭依舊激烈,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離開。其實孩子們的內心的恐懼日復一日的加深,所以美和她依賴恭子,卻又不知道恭子是不是下一秒就會離開,她就越來越強勢的霸占恭子,搶占恭子身邊的一切,企圖可以讓恭子永遠的陪在自己身邊。
其實美和做的事情確實令人討厭,她自己也是知道的吧,所以她總是用不在乎的感覺來對待身邊人的看法。她,一直一直回憶著與恭子之間愉快的不愉快的記憶,一直…
我們從未從造物主那里拿到什么“生而XX”的權利。1986年前我國不存在義務教育權利;斯里蘭卡破產,人身安全權因為無政府狀態不再得到保障;最近的美國,連婦女自己的身體都沒有自主掌握的權利。所有我們今天理所當然享受的、未曾考究過的所有基本權利在劇中變得不復存在。就連正常和他人對視的權利,在マダムさん往后一退的驚恐中都潰不成軍。那一刻,在她眼里,克隆人自身感受到的“被當做怪物”的排他,預示了整個無權的人生的開始。
劇中有一個很妙的,也很符合日本文化習慣的一個詞是
怎么說呢。
之前看過書的,忽然有天發現拍了電影,想找來看的時候,只找到了連續劇的資源。
一個周末看完的。前面的情節隱約記得,但是記不起結局了。周日看后面的時候,有點急,想要都看完,所以看到最后一集的后面有點看不動了吧。
一面驚說那個海角怎么可能真的那么神奇(所以,大概也是期待這樣的存在吧),一面又想說,想看看大海,想回去看看大海(在異國他鄉的第一年就是在海邊,憋悶的時候就會坐車去海邊,看大海)。可是想到海那么遼闊,怕是會覺得寂寞(或是窒息)。打字考慮詞的時候,覺得應該不會吧
《別讓我走》這劇還是感動得我一塌糊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