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好像沒啥吐槽的,什么都被它說了,一開始對后來的劇情發展很是期待,然而結局很平淡,還準備點紙巾打算好好哭一下,長期對著電腦眼睛實在太干了。
感覺這部劇沒有什么好評判的,劇中任何三觀都不存在錯與對的地方,陽光學院的存在有錯嗎,不;克隆人難道就不應該反抗嗎,然而他們的命運早已注定;人類的做法是太自私了嗎,是的,但是也很正常。
一開始,我對陽光學院的做法持很正常的厭惡,覺得惠美子老師簡直不是人,這個學院真心應該被媒體曝光,這樣把一群純真又可愛的孩子囚禁在學校里,假惺惺地告訴他們是“天使”,長大后還在他們的鞋子里安裝定位器,這樣的束縛簡直就是扼殺啊。后來才知道,克隆人的命運天生就已注定好,他們為捐獻而生,為捐獻而死,和牲口毫無區別。
但隨著真相的揭曉,才知道惠美子的本意是好的,這是她保護孩子們能做的最大的努力,但是間接中,她反而也害了這群孩子——他們擁有了和常人一樣的感情,他們對早已注定好的人生感到恐懼,感到悲哀,感到無奈,感到絕望——無法實現的夢想,無法追逐的未來,無法觸碰的溫暖,就如劇中一…

真実在天橋呼喊的那一幕在我看來是全劇最令人無奈的一幕。從第一集開始,就隱約地感到不論他們做出什么努力,最終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同一個終點。讓與此不相干甚至受益的自然人,體會他們向生之心的?世界就是如此不美好。權利階級決定著社會的走向。
去申請延期時,校長那句話說的心涼。由奢入儉難,真理。對于那些不是通過努力就可以改變的事情,姑且稱之為命運吧,是不是更好接受,將你們稱之為天使吧,也是這殘酷世界給予的一絲溫暖了。
強烈的吶喊,強烈的生存欲望,只帶來了更強烈的無力感。讓人覺得致郁的不是要提供器官,不是短命,而是被迫接受。
校長作為克隆人的設定,感覺略微尷尬,一部分日劇走向總是無限光明無限勵志,此劇走向才是真實的社會。
陰郁到爆的時候,看兩集特別能撫平心情,有心理上的命運共同體的感覺。真的是很讓人沮喪,怎么還能有能量來積極地活到那一天。
日劇看多了,被不給人添麻煩這種思想侵蝕,春季抑郁高發期,來不來姨媽都抑郁。
兩次淚奔,是那兩句わたしを離さないで。心疼不已。我不想一個人面對。

死亡,是個永恒的話題。不論是“克隆人”還是“正常人”都逃不開死亡這個最后的歸宿。人和動物到底有什么區別?“克隆人”的痛苦來自于他們的作用明明像動物一樣,供人利用,但是卻擁有“思想”,會思考我想要如何活著?我為什么會死?這樣的問題。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和他們的區別呢?除了我們也會思考我為什么活著?我想怎么活著?這樣的問題,我們最終的歸宿和動物并沒有很大的區別。死亡都是我們的結局。在這一點上人和動物毫無區別。
那么人如何區別于動物? 正如“克隆人”無法掙脫他們的宿命,作為供體捐獻致死,他們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人呢?
人卻可以選擇怎樣活著。
不思考的人跟動物沒有任何區別,只是他們自然的老死而已,一點不比動物優越。
思考,才能證明一個人真的“活著”。
生命,思考,自由意志,這些恩賜,我們在善用這些恩賜嗎?
“我”為什么存在?
“我”為什么會死?
“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我”怎樣活著才最有意義?
然而,必須有一個答案。
看完了日劇《別讓我走》。這個片很驚艷到我,無論是演技、人物、色調,還是劇情、主題、思想。
《別讓我走》的色調很唯美,大多鏡頭都賞心悅目,海邊、鐵路乃至女主的穿衣搭配,更猶如文藝片充滿意境。綾瀨遙的膚色像牛奶一樣光潤柔和。
《別讓我走》引人入勝的元素非常多,前四集的封閉陰森的校園疑云叢生,中間部分主人公波折又狗血的愛情友情大三角,后半段懸念揭開、直面現實的靈魂的拷問,和貫穿始終代入感極強的同窗友誼,都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多元化的主題大大增加了這部劇的看點和深度。

《別讓我走》劇評——向死而生
看了很多日劇,很少寫劇評,喜歡的日劇不少,但真要說震撼到我內心的,可能上一部要追溯到《白色巨塔》。也許北川悅吏子的日劇像拿把刀插在心上,野島伸司的日劇像用口錘砸在胸口,那么這部森下佳子編劇的《別讓我走》則是在眼前放面鏡子,然后直接把胸剖開讓你自己去看。
森下佳子曾經編劇《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和《白夜行》,所以有網友戲稱她專注虐綾瀨遙20年。悲劇之所以存在,一定不是為了煽情虐角色而存在

別讓我走:我為什么而存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