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部作品,嚴格來說不算是劇場版吧,差不多就是TV版的回憶剪輯版。
但是即使是這樣子,還是被感動得一塌糊涂,當年看TV版攢下來的感動被重新點燃。
偷懶一下,貼的是當年看TV版時候寫下的評論(或者只能稱作是感言)。
這次看電影版,倒是被整齊劃一的blibli彈幕感動到了。還有,BMG真心犯規,太虐了。
嗯。面碼,找到你了。
———————很不華麗麗的分割線———————
一直以來最喜歡這樣的作品,情節之中流轉攝人的哀傷,最終卻是一個美滿的結果。這樣一個故事,一開始就注定不會是完全的大團圓,卻不是曲終人散的寥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第一次看到這部動畫的名字,驚訝于它如此長的名字,《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據聞它有另外一個名字,依然是非常雅致的名字,《花名未聞》。我自己是傾向于前一個譯名,雖然不太懂得日語,但是看著動畫中放出的字幕,前者應該是更忠實于原名的。
如果回到很多年前,我們以一顆無邪之心面對世事,彼此之間心靈溝壑尚不存在,內里的小倔強卻從中作梗,讓尚未懂事的我們不愿意直視自己的情感

要把寫影評的習慣撿起來!
晚上在B站看了未聞花名劇場版。那個夏天在微博上看到未聞花名的截圖,感覺畫風很喜歡,然后去補番,最后哭的一塌糊涂的回憶又涌上心頭。劇場版把動畫的劇情簡要串了一遍,又加上了一年后五個朋友祭祀面碼的故事。劇場版不是動畫的簡單重復,而是加入了新的劇情這點挺令人驚喜的。
不過我想說的,還是跟原作相關程度更大一些。拋卻美好的描寫,實際上原作動畫講的是五個孩子從年少朋友突然去世的創傷沖擊中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的過程。一起玩耍的朋友的突然去世

好的動漫能分享感情,《CLANNAD》如此《KON》如此,《未聞花名》也是如此。淡淡的憂傷基調中又透露出希望和欣喜。芽衣子這孩子真是令人喜歡呢,就算被拒絕也不悲傷泄氣,默默努力著做讓人開心的事。
雖說回憶多了點,不過這也是動漫的通病呢。
TV版片尾曲《secret base~你給我的所有》順著那朵花甜甜的余韻帶著心“砰砰”地向童年悅動。
“不管怎樣都要開心呢,就算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

這是個很悲傷的故事,讓人哭崩,配音很好聽。這段在晨光中,眼中帶著笑,閃著淚光,迎接人生中最后一段美好的時光可以說,全劇中,最感人的部分也是這一部分,對于六人團體而言,面碼的出現,是大家彼此拯救的過程,仁太放下了心中的愧疚和執念,喜歡面碼的雪集也不會為了思念面碼偷偷偽裝打扮,每個人都放下童年生活中留下的最后一絲遺憾去迎接更美好的未來,也不知道他們未來是否會分別。

明明是很悲傷的動畫作品,看到一半我突然變得高興起來了。純粹的11集tv動畫混剪成了這樣一個劇場版。tv應該是去年冬天看過的,最后幾集好像還是在火車上。但我記得最后一集應該是一個人看的,看完以后恨恨地關掉窗口,擦掉眼淚縮回被子睡覺。完全不記得自己的那種恨意來自哪里。
當時覺得是,所有人都愛芽衣子,這個穿白裙的女孩子。真讓人羨慕啊,能收獲所有人的愛。因為她自身不缺少什么,可以分出愛來給大家。就像手上攥著一大把玻璃糖的女孩子,隨時都能給你一顆。但是也是出于幾乎所有人的意愿,是大家殺死了她。也許有人會解釋成這是一個意外,不容多想。但我覺得這是編劇安排的一個點,那就是他們殺死了自己小時候最愛的小女孩。也就是殺死了小時候的自己。
于是這個幫芽衣子找尋愿望的過程就變成了找回自己的過程。小時候作為leader的仁太,變成了終日打游戲不上課的廢宅。作為跟班的雪集,成為了可怕的冷面學霸。以及總是站在一邊起哄的最小的波波,卻在完成著自己環游世界的夢想。
小時候的你,是什么樣子呢,是不是也有一個小團體

至今沒有看過劇集,只看了電影,可能是因為很多人說劇集更好哭,所以二刷也沒有敢看。
第一次看是初中,哭在后半段;沒有想到第二次看,從波波就開始哭了。我才開始回憶起那些很小很小時侯的伙伴們,應該是因為心里帶著這樣那樣的歉疚,才會這么容易代入到幾個非主角的角色吧。那時候我們也有一個小小的(其實是紙箱)的秘密基地,我也曾是那個出言傷害、心懷愧疚的人,只是真實的生活里,我沒有機會再去救贖或者被原諒了。
沒有什么直接看電影看不懂一說。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勾起很多人已經主動遺忘的那一部分童年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 劇場版》創傷后遺癥與自我心理調節——《未聞花名》劇場版影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