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10日,2013年高考結束后的第一天,距離我的高考還有361天。
我是王潔瓊,我在高二,我理想中的大學是北大醫學院。
高考對中國人的意義是什么,是鄉里娃走進大城市,是窮屌絲逆襲高帥富;是12年只為一個目標的寒窗苦讀,是只有三天的“一卷定終身”;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是金榜題名,名落孫山······我知道,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中抵達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也使得一考定終身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所以有了出國深造,有了保送,有了自主招生,有了不甘屈服的復讀。可,若人生中缺了高考,是不是比起現在失去會更多呢?當我們沒有了一個單純的目的去學習,去活著,那時的我們會不會是現在所憎惡的模樣?
能參加高考的人是幸福的,能有12年去完成一個理想的人是專注的,能一直走到高考這一步的人是堅強的。當6月份烈日炙烤著大地,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建筑工人,他們愿意為了生存,去扛起一袋袋沉重的水泥,去搭建別人未來的家;一種是學生,他們愿意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去坐在燥熱的教室里,拿著筆,做一套套堆積如山的試卷

我報考高中那年。在中專院校與高中之間糾結徘徊。哥哥跟我說:沒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于是我走進高中。
但最終。我的人生還是殘缺了。。
全城高考。
看完我哭了。近幾年從沒掉過這么多眼淚。
為故事中的孩子們感動。為他們感到欣慰。
想象下。如果那時我能遇到故事中的班主任。現在又會是怎樣。。
可惜。那只是故事中才會有。。

全城高考,一部小成本的電影,卻能散發出泥土般的清香。輕輕的故事,淡淡地展開,如清柔春風拂過心靈,如皎潔月光潑灑在身上,柔柔的,暖暖的......
余生已過20載,唯那一年最為讓人忘懷。曾記青蔥的歲月,美好的韶華,都凝聚在了高三的365天中。“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何等豪氣蓋云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又是幾經失敗后的挫折與考驗。高三的一年,仿佛濃縮了先前的所有時光,斗轉星移間五味雜陳,酸甜苦辣同時匯聚在高三這個大熔爐中。其中的苦自不必言,只要經歷過的都深有體會,但是高三的基調就只是苦嗎?人都說沒上到高三的學生盼高三,正在上高三的學生恨高三,上過高三的學生愛高三。一個愛字,說明了一切,是懷念、是不舍、是難忘、其實更是眷戀。
回到電影中來。電影看似一路平坦,波瀾不驚,其中雖然穿插著一些略帶懸念的故事,不過又難讓人感到翻陳出新。但是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就在于此,它不同于以往的許多講述高三生活的電影,要么是男女同學之間糾纏不清的情愫

十年之后,我們還會不會是朋友,再聚也許會有哭、笑,至少我們回憶中,有快樂的時光,不快樂的時光,我們無可阻擋。
當看到《全城高考》這部影片的最后,大家一起圍著班主任范老師唱歌的時候,眼角打著轉的淚珠悄悄地留了下來。不為電影,只為那曾經經歷過的高考。
范老師正在給同學們上課,遲到的秦鵬走到教室門口略帶歉疚地喊報告,走進教室后范老師批評秦鵬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這樣一個畫面與高中時候自己班的情景是何其相似。也是語文課,也是一位遲到的學生,也是極富個性的語文老師,也是一段類似的教育批評。只是我的語文老師姓黃,只是那位遲到的同學也沒敢頂撞,只是現實成了回憶,課堂成了光影,流轉在熒幕之上……
突然之間,很想很想,很想很想再次坐在課堂上,頂著略微發脹的腦袋聽課,期待著遲到的同學打斷老師的講話,讓自己的思維能夠得到幾秒鐘的緩沖。這并不是我有多想看到遲到的同學的窘迫,只是過去的每一段記憶,都能化成一個甜甜的微笑吧。我甚至希望自己就是那位遲到的同學,去接受老師的批評

2002年,要是不看這片,幾乎也不怎么想起十一年前的事情了,故人故事故情只落得矯情,不過午夜夢回的心悸的我確定再也不想重回高考時。雖然我一摸兩眼一抹黑,二摸兩眼一抹黑,根本忘了有沒有三摸,高考時候歷史女老師的笑容我還是記得,考最后一道數學題時候解出來的慶幸與欣慰還是記得,文綜時候前半個小時看過的儼然在卷的幸運還是記得,而高考完畢對成績估分查分完全是另一回事情。盡人事知天命,我們原來只能這樣,我們原來只需這樣。生活對待愛思考、勤勞的人不會太差,如果你高考不那么幸運,你在別處也會得到補償的。
中國還是需要高考吧,沿襲八股文時代,開科取士。就這樣吧。
當然如果你是天才,你可以向此片中的男孩一樣,瀟灑悠游,視一切于無物。

《全城高考》我看不到那年高三的熱血奮斗,在我看來還不如《龍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