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是一部值得尊敬跟花錢去電影院支持的國產影片。可以感受到在審查制度下編導的無奈,把一部本來可以表現的更好,訴求更多的影片變成了愛情片。如果不是因為審查,臺詞可以再糙一些,尺度可以再大一些,對現實的批判、揭露、關懷都可以再深刻一些。這個故事如果寫成小說,應該會很優秀。推薦觀看。
《最愛》:章子怡又像在《我的父親母親》里一樣漂亮了;郭富城雖然演得很努力,但氣質還是不太像;濮存昕演得是最好的,他這個人物雖為配角,卻是全片塑造最成功的一個;不倫不類的方言有點影響觀眾的代入感;“Two against the world”式的感情總能感動我。
不論如何,《最愛》是一部有追求的影片,可以看到編導們的努力,以及對尺度的挑戰。目前的國產影片能做到“有追求”這三個字已經很難得了。

《最愛》的海報具有欺騙性,讓我等文藝小青年以為是一場浪漫小清新的愛情劇。顧長衛總喜歡在講故事中,展示揭露人性、沖突罪贖、交加悲喜,是催淚彈,也有黑色幽默。
是《最愛》,更是《罪愛》。擁有了欲望而不加控制,就產生了原罪:開篇小男孩因鮮艷欲滴的毒蕃茄而夭折;血頭趙齊全因財欲薰心而大發死難財,出賣鄉親出賣靈魂猶如猶大;得意和琴琴的愛,從滿足原始欲望開始;所有染上艾滋病的鄉親,都源于擺脫貧窮掙扎,對好生活的向往,比如一支讓頭發很順很順的洗發水。
面對原罪,上演冷漠百態,有滑稽搞笑的冷漠,有絕然無情的冷漠,有尖酸刻薄的冷漠,有孑然無助的冷漠,有好奇刺探的冷漠。猶如黑色幽默,躲避失落的煙村民,騎在花臉豬上的庫房娘,艷羨琴琴“浪”的兩青年,讓現場不時爆笑,卻不禁笑里帶淚。關愛艾滋病患者,應該是《最愛》的社會責任感。
而相對于冷漠的黑,也有一抹救贖的暖色。為兒子贖罪的“老柱柱”,為走前能完成讓老伴穿上紅襖襖的大爺,手握紅本本離去的神神叨叨的老村長

《最愛》愛的源頭是性與孤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