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缺少生活
平淡的力量
你們感受不到
好與不好不再贅述
只希望說爛片
的給我個理由
說服我
謝謝

看著看著死機了,網速的問題,所以很遺憾不能一次性看完了,但整體感覺還是不錯。片子最大突破就是大改以往電影的廣告植入為直接運用廣告的拍攝方法來表達一些,高頻剪切,rap,特寫……某些片段單獨看還真以為是運動品牌的廣告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片子的主題本身了,何志鵬和母親的矛盾初一看是兩代人觀念的碰撞,其實就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這并不是個新命題。先從片子本身而言,這種家庭爭吵其實是上一代教育體制下的悲劇。因為恢復高考,人人變有了人上人和人下人的劃分。于是一定要考上大學成了那一輩沒考上人的終身信仰,而且他們一直認為這種信仰的值得終身守候的,因為上大學=好生活,他們之所以沒有過上好生活就是因為沒有考上大學。90年代,改革開放,經濟活了,文化市場也繁榮起來,這就注定了90后們比他們的父輩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至少在思想上更加獨立,一部分人稱之為自我。所以,在更多90后眼里,文憑不代表一切,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剩余一切,于是就有了矛盾,出了爭執。片中運用了很多細節來表現沒上大學人的生存現狀

剛剛看過印度電影《三個傻子》之后,便又馬不停蹄地看了這個國產電影《玩酷青春》,結果發現這是個很難受很詭異的事情。《三個傻子》之中提到的父母無需過多干涉孩子,應讓他們“愛干什么便干什么”,這明明讓我頗感認同,但《玩酷青春》里表現的母親為孩子“走正道”、忙學業而嘔心瀝血、忍辱負重,又不得不讓人深受感動。
這是一個比較扎實的國產電影,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了,至于其他的所謂永不褪色的主題,諸如親情、夢想、青春之類,主題倒是沒褪色,只是表現視角、敘事方式也毫無新意——大概,要不是呂麗萍的出色表演(這讓她獲得了本屆金馬影后),這個電影就真的只剩下誠意了。
呂麗萍飾演的人物,就是那樣一個很普遍、平凡的母親,似乎有我們許多人母親的影子。這個母親對親人有著深沉的愛和期望,一旦誰、包括這個親人自己對這種愛和期望有所損傷,她幾乎會像一個受傷的野獸一樣拼命掙扎、歇斯底里——自然,這種母愛讓人覺得有些沉重,這種沉重也壓抑了青春時期的許多幻想和萌動,這些都是為我們所熟知、也最容易讓我們有所感慨的。

直至2011年,還有影迷不滿呂麗萍封后2010年第47屆臺灣金馬獎。《觀音山》入圍的張艾嘉將與大陸的三位女演員湯唯《月滿軒尼詩》、徐帆《唐山大地震》、和呂麗萍展開影后之爭。
哥覺得,呂麗萍能夠憑借本片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這是金馬獎評委讀懂了如今的中國社會環境下,人民對未來的彷徨。提高點角度來講,這已經不是一部以‘跑酷’為主題來訴事的電影了。這是一部以‘跑酷’為引線,向華人世界展示現代中國的內地人民,他們為何如此執著幾乎是逼迫式地要子女讀書。至于孩子們的理想、愛好,內地的父母都可以嗤之以鼻。內地的父母也是人生肉長的,為何他/她們回如此頑固的要求子女走讀書才有出路呢。通過本片,或許你能看到答案。
哥覺得,就是這么一點,呂麗萍完全有資格榮任本屆金馬影后。湯唯這次‘談情’,徐帆只是演繹了一個極度不真實的災難下的母親,觀音山,哥還沒看過,聽說還是些‘情事’。呂麗萍封后,對金馬獎,對電影來講,都是有積極、社會教育、探討意義的。至少哥這么覺得

還是很耐看的,老北京的味道。跑酷往里套的比較生硬,不夠自然。呂麗萍真的是撐起了這部片子。如果不是她來演,而且演得這么自然,這部片子就真的很平凡了。用平凡來形容,其實這個片子還是有很多正面意義的。比起很多不知所云的片子要好得多!其實姥姥的表演也很好!

“玩酷青春”想表達的內容“散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