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1 01:08
首映:1948-09-06(英國)
年代:1948
時長:135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俄語
評分:8.2
觀看數:92403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紅菱艷——紅頭發,紅舞鞋
我記得小時候就看過紅舞鞋的童話書,不停旋轉的紅舞鞋,最后的結局是少女被砍斷了雙腿,在兒時的記憶中留下了驚恐的一幕,看片子的時候忽然閃回了。
怎么講呢,這片子講的是欲望,劇院老板對女主演的占有之欲,女主角有跳舞成名的欲望,作曲家有對妻子的占有欲。劇中的人物被各種欲望所控制,瘋狂的旋轉,瘋狂的演出,瘋狂的群眾。也許真正瘋狂的不是紅舞鞋,而是人們內心的魔鬼。
畫面顏色很飽滿,背景樂很強勁,金發的女主角,一切都是好萊塢那時的風格,在現如今看來卻更有一番詭異的風味。
今天看了一部老電影,1948年上映的英國電影《紅菱艷》。雖然沒有考證,但可以從這部影片中看出很多經典之處。這些經典橋段被后來人模仿致敬,不斷地在之后的影片中出現,就這就經典的力量。比如說女主角跳舞時在玻璃窗前看見自己夢想中的女明星的樣子;劇院老板發現女主角和作曲者談戀愛,嫉妒之情油然而生,電影配樂選用的《天鵝湖》舞曲,這兩個橋段都被人反復模仿,特別是后來的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黑天鵝》,挪用了這部影片的太多橋段。隨便一提,劇院老板發現女主角和他人陷入愛河時
7.5分。盡管本片號稱是劇情同歌舞結合得最好的歌舞片,但相比其中的芭蕾表演,情節上還是稍稍薄弱了些。特別是女豬的愛情戲,無論開始還是結束都略顯粗糙。不過瑕不掩瑜,真正讓人心醉的還是那些芭蕾片段。特別是經過電影近一個小時的烘托后那段16分鐘的純芭蕾,真是讓人如入幻境而心馳神往。
總體上讓我想起了《黑天鵝》。藝術我覺得是反人性的,追求藝術就無法享受現實的幸福,兩者很難兼得。。。。
RED SHOES。紅菱艷。為著一個艷字,心有戚戚焉。
圣經中寫: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翻閱英文,愛不是LOVE,而是CHARITY。神愛世人。而我還是向往著漢譯中的“愛”。
很小的時候讀過童話紅舞鞋。童話中的女孩穿著紅鞋進入教堂,玷污了信仰。紅鞋是虛榮的魔鬼。如不懺悔,死有余辜嗎?“我”不是上帝,可是“我們”連在一起就是上帝。如同扎米亞金的“一克”與“一噸”。無需天秤,一克抵不過一噸。 紅菱艷中的維姬,她的舞鞋被什么染紅?
她舞,生生不息。萊蒙托夫說芭蕾是一種信仰,她說為何而舞就像為何而活。而她愛朱利安,豈不是也如同她愛舞蹈一樣。永不止息。只是他不懂,她又何嘗不是呢? 如果沒有愛,故事就不會上演。沒有舞蹈,沒有愛情,沒有別離。可是。“他們年輕,他們相愛。”
萊蒙托夫在幕布前說將繼續演出紅舞鞋,因為他們相信那是她的愿望。 維姬虛弱地說,脫下我的紅舞鞋。
布景般的人群,一束燈光蒼白地飄過。
維姬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尼津斯基。自稱神的小丑的舞蹈天才。三十年的癲狂,他與世界背道而馳。心理學上不乏“天才”與“瘋子”之間關系的研究
There was once a little girl, very nice and very pretty, but so poor that she had to go barefooted all summer. And in winter she had to wear thick wooden shoes that chafed her ankles until they were red, oh, as red as could be.
那個關于紅舞鞋的詭異傳說就是從這里而來——一旦穿上紅舞鞋,就永遠無法停止舞步,一直要跳到累死為止。
這是什么時候的片子?第21屆Oscar的最佳音樂,哇啦啦,半個世紀之前的老東西了,可是還是很好看。特別是那16min的《The Red Shoes》芭蕾舞蹈,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畫面。
片子沒有很多好評論的,還是那句話~~自己去看了才能體會。
紅菱艷——紅頭發,紅舞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