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9 14:01
首映:2014-02-21(中國臺灣) / 2013-09-05(威尼斯電影節) / 2013-11-08(金馬影展)
年代:2013
時長:13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2
觀看數:31317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郊游》教科級的家庭片 拾起影像的利刃
有一說一,我覺得在我看過的蔡明亮里,這部最好,甚至可以說,蔡明亮你只要不哭咱就什么都好說。我是四倍速看的,因為我肯定不會花這么多時間去看這個電影,即使如此,我都時而懷疑自己是不是沒開加速(不吹不黑)。電影本質本來就是時間空間,只不過蔡明亮把時間做到了極致,但是也不能說所有人這么一擺都可以,或者其實是蔡明亮擺了這么多年,終于好點了。我實在太討厭蔡明亮和李康生了,一度看不下去李康生那副性壓抑的臉,但是這部里面真的還可以,只要不哭!其實怎么說呢
雖然導演自己都說不看重情節,但這個片子還是有情節的啊。因為前半部分李康生是會賺得同情的,但是到了中間有個轉折,他的形象反過來了,直到結尾之前,觀眾應該是被引導著去否定他的。這種對觀眾情緒的把控,應該也屬于情節的一種吧。然后到了收尾的那個鏡頭,前面的鋪墊,加上時間上又拉得那么長,那得是累積了多少復雜的情感,結果到最后就像是擺擺手,憋出來一句“也罷也罷”。因為境況不同,所以和解可以看做是對他人的寬容。但是對社會,對滿地的碎片和壁畫中觸不到的景象
一點兒沒覺得悶,甚至每一幀都不想錯過,讓我對蔡明亮的愛更進一步。
如果你愿意專注地把自己交付給他,他塑造的時間和空間是極迷人的。
現實主義到極致,就會呈現出超現實主義的質感。在現實里,人會撒尿、人要慢慢地啃雞腿、人的沉默遠比話語來得多得多、人的眼淚需要很久才能流出、又需要很久才能風干;可是當電影把這些以極現實的時空狀態拍出來,你卻反而覺得這是對于影像的超現實。
這和我所感受到的電影的表意是一體的。人有動物之欲,人要吃喝拉撒;人也有愛之欲,人要擁抱、人要給予
海報里呈現了一個男子停留在一整墻壁畫面前,稍有駝背和低頭,置于碎石塊地面中央,屋頂搖搖欲墜,藍逐漸成為黑成為墨,一個逐漸失控強弩之末的中年身體趁著夜色長久的注視、站立、沉默。這張海報來自蔡明亮(Tasi ming liang)2013年的新片《郊游》,人們試探性的去尋找影像之中的烏托邦時,他卻說:“你不可能逃避到電影里面去,但是因為電影你會有一個新的窗口被打開。”
蔡明亮首先割斷了觀眾對于“電影用來逃避現實”的念想,因為他從來不回避現實,甚至摳出現實當中最日常最私密的部分,拿《郊游》而言,他在十年或者更久的時間里,最為關心的不是戲劇性不是觀眾和市場,而是一個在馬路邊的舉牌人到底要站多久,他要去哪里上廁所,他能拿到多少酬勞,他是否會感到羞恥?
憑借此片蔡明亮拿到2013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感謝威尼斯愿意慢下來看我的電影。”同時他也表達出對院線電影工業感到疲憊和厭倦,所以《郊游》正式成為他最后一部劇情長片,之所以片名為《郊游》,“就是我很希望生活像郊游一樣,郊游就是去玩
《郊遊》絕對是蔡明亮至今為止最為集大成的作品。
有些藝術家會從日常人的生命中,拍出日常人不看的日常;賈樟柯的《天注定》讓人不忍看,蔡明亮的《郊遊》則讓人不曾看。《郊遊》拍一個遊民帶著兩個孩子,一家三口居無定所得在都市之間一路漫遊。這趟本來畸零的無根之旅,卻逐漸嶄露出了迷離又璀璨的風情。
?迷離
以蔡明亮的電影而言,《郊遊》好懂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蔡明亮電影向來是非影迷與影迷都會燙手的一個存在,非影迷忍受不了他的晦澀敘事與長鏡頭的折磨,影迷則對他作品中的符號指涉戰戰兢兢,觀影時總不知道,是自己想太多,還是太少?
《郊遊》則不然,本片的中文片名取作郊遊,英文片名譯作Stray Dogs(流浪犬),其實都是在說一句中文成語:「喪家之犬」!《郊遊》就是一個喪家之犬的故事,電影中純然就是在拍一個中年的遊民,看一個發生了太多故事而不再有故事的男人如何疲於奔命,一家子如何在窮困中依偎;偶爾出現與遊民關係匪淺的女人(由陸弈靜、楊貴媚、陳湘琪三人同時飾演)可能是他的情人,是老婆,是前妻,或著以上皆非
《郊游》教科級的家庭片 拾起影像的利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