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換成中國版本,就變成了一部十足的家庭倫理劇,還是主流的:小三、后爸、后媽、婚外戀、家庭戰爭。。。
歐洲片的好處就是不套模板,把這個人當做“這一個人”來分析,而不是“這一類人”。
法國片,還總會再加點哲理和悲觀的調子。。
——就把一部市井口水片改裝成了一部令人不明覺厲的、帶著哲學范兒的、文藝片。。
那濃濃的存在主義的腔調哎。。。。。。
話說我真是羨慕死歐洲片里這些個人選擇的自由和個人對自己選擇負責的精神!!
所有的對話建立在這個共識之上,聽起來令人心曠神怡。。
換在天朝。。。。那絕對可以把人作死。。想象一下。。
雖然電影講的是溝通的障礙。。雖然影片中的人也并不太具有溝通的精神。。。
但起碼在我周圍的生活里,甚至連這個共識的平臺都是不存在的。。。
對比起來,人家充滿歧義的對話依然可以說是“行云流水”。。羨煞我也!
另外聲效很贊。簡直比配樂更有層次。
細節一如既往地瑣碎又真實,十足的法味。。跟法語一樣咕咕噥噥咕咕噥噥細聽下去卻還是別有滋味的。
電影很壓抑,幾乎無一人有笑容。。

看了《過往》,阿斯哈依然像在拍《一次離別》的時候一樣調皮,全片唯一的一段音樂又是在字幕升起時才響起。一口氣看完,聽到結尾的鋼琴聲,才驚覺前面是沒有插入配樂的。腦中馬上浮出一幅畫面——這位固執的小老頭咧開嘴壞笑道,看到沒!我偏不用音樂來煽情,照樣讓你們看得心驚肉跳,男默女淚。
不得不怒贊這位伊朗導演,講故事的水平已經出神入化了,這般從頭到尾,充滿撲鼻生活氣息的題材也能拍成懸疑片。手法十分精妙,情緒鋪墊那是蜻蜓點水,不著痕跡,恰到好處,幾段主要沖突也很有感染力。不過說實話,縱然是這樣的上乘之作,偏偏坐在電腦前的我,臨到快結束了卻愈發有點尷尬。
不僅僅是因為情緒從開頭就一直被一種交流的隔離感和陰沉的角色籠罩著,處于持續的高壓中;更是因心里經一段段的懸念翻涌起了許多能量,須藉個始終沒能出現的最終大反轉宣泄出來。
如此自然巧妙的懸念,卯足了勁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我等著看高潮呢,導演卻在結尾放了一支啞炮,噗……
就好像有人講了一個小明的故事:小明吶,他自幼便與別個不同

神仙必看的劇情片 中元節觀影之過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