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01:02
首映:2012-03-08(中國大陸) / 2012-03-09(中國香港) / 2011-09-05(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11
時長:118分鐘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粵
評分:8.4
觀看數:97088
來源網:三年網
《桃姐》2011年,許鞍華的第四類情感
不是我偏激,也不是我苛刻,看得出來制片方是想要打造走感人溫情的路線,可惜失敗了!特別不待見那些打著“感人、人生、溫情”幌子而里頭裝著一包草的電影。。雖然主人公是有特定的身份——無私奉獻一生最后默默離開,可電影里完全體現不出她得“靈魂”,每次關鍵情節來了總就欠著那一股情緒沖上去。。整部片沒有高潮,甚至沒有情節,更別提結局和懸念。。讓人覺得太平像記流水賬一樣,完后不知所云。。 我的神經甚至沒有牽動一下,不是我冷血不感動,而是著實沒有感動我的記憶點。。其實情節是足夠的,小人物反襯大世界,我們身邊有多少類似桃姐這樣的人啊,多少感動點啊。。電影沒有抓到精髓和重點,只是平鋪直敘地將情節演出來,完全可以拍的更豐富一點的,不想說導演、制片太水。。 可是這確實是我真實看完以后的感受:看著它會催眠,看完覺得浪費了我的睡覺時間。。
我有個不成熟的感覺,香港人特別善于扮演弱勢角色,比方說《何必有我》的鄭則仕,比如《喜劇之王》的周星馳,比如這部《桃姐》的葉德嫻,還有《歲月神偷》的一眾小人物,等等。也許那種在社會底層生存、拼搏的生活卑微感,真的是許多香港演員都有親身體會的。
這部《桃姐》非常有誠意,許導也親自到護老院觀察體感老人們的生活,因此拍出來的感覺特別真實,那種無助老人們在生命最后階段的無望、孤獨和冷漠表現得讓人齒寒。因為許導已經67歲,一生未嫁無后,對這種狀態是有切身的體會的。
值得欣賞的是,這部電影沒有刻意煽情,桃姐兢兢業業完成自己的使命,對少爺始終客客氣氣。而劉德華從一開始對桃姐習以為常的不在意,到桃姐中風住進護老院的不習慣,逐漸拾起對桃姐的感情,過程也很自然,感情流露不多,許多相互的關愛觀眾多從行動和表情上可以體會。這是劉德華難得演得比較好的角色。
桃姐的使命感最重要的體現是她對日常飲食的嚴苛講究,無論是挑選食材的一絲不茍,還是在替少爺挑選保姆的刁鉆,她糾結的還是家中多年以來對一日三餐的認真對待
前段時間嘴角起泡,痛的要命,正常的吃飯都很費勁甚至不愿多說話,剛好體驗了老人的境遇。看了這部電影后想到自己老了會是什么樣子,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發嚴重,有哪些銀發經濟領域值得關注。
這部電影,樸實,沒有煽情的眼淚,也沒有動人的情愫。但是,讓人感動的,卻是那深深的真實。
整部電影都採取一種偷窺似的取鏡,剛開始我還沒搞懂,直到桃姐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已經被慣壞了的重口味卻沒有出現,我才驚然醒悟那所有像細細的流水一樣的記實,才是真正的生命。
我們,一直都生活在重口味之中。或生活在過去的哀傷,或生活在未來的追逐,或生活在美好的夢境之中。那些種種能夠滿足我們重口味的元素,看戰爭片一定要看到屍橫遍野爆破血腥,看愛情片一定要看到山盟海誓愛得死去活來,看歷史片一定要有某某主義某某意識...
這些種種,都是為了煽動我們的欲望而設計出來的結果,但是,回頭一看,有多少人的生活是那樣的呢?
許鞍華,我對她的了解是在看完桃姐之後的。樸實的人,拍出樸實的電影。在這為了滿足甚至去激發民眾欲望的社會裡,能堅持不受影響的實屬不易。在這欲望被不斷鼓動的世界裡,我們卻對事實開始麻木。我們不斷在追逐那些欲望投映在墻上的影像,卻忘了停下來看看我們身邊那真實的人事物。
我們生活在謊言和包裝之中
許鞍華用一如既往的平淡細膩,波瀾不驚地講完一個故事。這位曾經在香港影壇橫空出世的女導演,用一部部作品度過自己的人生,到今年的《桃姐》,有人說她開始“審老”。
桃姐伺奉李家數十年,終身未婚,故事在她中風之后展開。住進養老院后,羅杰時常去看望桃姐,他們之間的關系有點調轉過來了,于是我們看到了過去幾十年里從來沒有見過的桃姐:她的容貌在不斷衰老,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但老桃姐和小桃姐,在這位未婚女人的最后時間里并行。
她會在他每次探望她之前早早等在門口;他們在公園里聊起各自為什么不結婚,互相調侃;他邀請精心打扮過的她參加電影首映式,結束后牽著她的手壓馬路聊天……在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之后,由于中風,主仆關系淡化之后,桃姐和羅杰有了被洗滌過的,更純粹的聯系,就像首映結束,桃姐說:你爸爸要是在場,肯定會很開心;羅杰卻說:他不會,只有你才會。
《桃姐》里最有讓人動容的情愫:不管是誰,你照顧了我多年,我會記得并回報。簡單、真實、溫暖,一如片名Simple Life。
《桃姐》講述了仆人桃姐與少爺羅杰之間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羅杰家中服務60年,見證家中五代人的成長。突然中風后,桃姐主動要求住進老人院,從照顧人變成了被人照顧,而她與羅杰之間的主仆情也漸漸產生了變化。故事沒有用煽情、可以催淚的手段,只是真實地紀錄了整個故事,影片在敘事上不悲不喜,所傳達出的生死觀亦是不悲不喜。例如老人院中一位老者去世后,她的女兒站在畫面中間嚎啕大哭,但在畫面的左側,幾位老人照常下著象棋、嗑著瓜子。這樣的景象可以解讀成人心冷漠,但正如片中神父所言:“生有時
《桃姐》2011年,許鞍華的第四類情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