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14:55
首映:2008-10-09
年代:2008
時長:93分鐘
語言:日語,韓語
評分:6.9
觀看數:21669
熱播指數:50
來源網:三年網
跌宕的懸疑片 《悲夢》荒誕中的凄美
這既是夢蝶又是化蝶啊!金大導開始吹魔幻神秘風了。
很離奇的故事,極具東方古典神韻。
正當我在想著這一對男女怎么不捆綁起來睡覺的時候,男主角幽幽地拿出了一副手銬,我對金大導的崇拜再一次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女主角已經入獄了,鐵門鐵窗,男的為什么不可以睡覺呢?
而且,他都自殘自虐到那地步了,竟然還沒掛掉,生命力好頑強!
最后一幕是一流導演的手筆。
夢境是對過去的回憶,也代表了對未來的恐懼。
黑白同色
沉睡和死亡不同
夢中的我們是否才是最真實的?赤裸裸的欲望,恐懼,嫉妒,如此的深刻。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孔,心靈指引著我們變幻著。
現實中如果還有理智,在夢中則再也沒有約束和抑制。
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渴望、逃避的東西。它們卻在夢中占據了我們。
究竟什么才是真實的,白天或者黑夜。
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恐懼,直到它們在夢中浮現出或猙獰或溫暖的面孔,這時我們才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記憶難以抹去,它們就像夢魘般無處不在,遮住了冬日里稀薄的陽光,蠶食著靈魂,愛情也使我們墮入了地獄。
孤獨是永難言明的痛,當愛情離去時。如何尋覓,才能在人海中尋找到你?當你在夢中悲泣,淚已經不禁然濕了我的眼眶。
幻化而成的蝴蝶,堅守著忠貞的愛情和未了的心愿,飛舞在愛人的手心,溫暖著彼此的生命,一生一世。
金基德的悲夢現在才看,雖然那段炙熱絕望的時間已經消散但是春夢覺來心自警往事般般應。可能具體的事情到頭來記住的能有幾件,但是恨卻可以永遠記住。我覺得這種超現實的手法不過是一種警示然而毋庸置疑一定也有一個人和我做一樣的夢雖然表面上若無其事但是心里卻想著拉開那扇遮羞布的門一刀把前女友和前男友給殺了。即使殺人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然而你們在歡愉痛快的時候未曾想過另一個人在黑暗的悲切中用刻刀割開自己的頭顱,鮮血淌過臉頰唇齒俱裂。誰說成全才是愛的廣義,不爭才是圓滿。做人被生活具體而麻木的表面所欺騙,背叛時刻發生只是因為贏弱的呼喊沒有抵達冰層的裂面。因為覺得暫時的無力才會有宗教的撫慰,然而因果報應是最暴戾的信仰。金基德的形式中是不帶一丁點的救贖的,即便是十指合并的參拜那也是為了心中血肉模糊的了結刻下一刀伏筆。我恨你,萬綠如夢的盛夏依然恨你。我以為你和我開了一個玩笑,想不到鋪天蓋地都是真的。如果有一天我終于放下一些事情,一定會只身提刀。一刀將你了結。
更多的時候,夢是“私人化”的記憶,金基德的這部電影著眼于利用夢建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建構夢的“現實性”,從而也增強了夢與命運的聯系。
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那種悲劇性愈發凸顯出來,那種與生俱來的“死本能”(即毀滅的欲望)被扭曲的生活激發出來。而剛開始的時候,是對他人的攻擊;最終,則轉變為對自我的攻擊。
然而,這部電影的缺點,就是太形式化了(也可以說是程序化了),很難直指現實的本質。記得以前有人聲稱金基德的電影屬于“黑色現實主義”的范疇。但我覺得事實并非如此,只能說是他在朝“黑色現實主義”這個方向靠攏。
如果導演可以不再停留在“水面上”,而能細致的刻畫出水底下的事物,那種似乎會更加接近電影的本質,也就是現實的本質。用安德烈·巴贊的話來說,“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
影片的主題是“弗洛伊德式”的,對我而言就是病態的囈語。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主題,也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挖的主題。大概是因為我意識到了,沒有比夢更悲傷的事物。
在主角間,直接的看,男人是施控者,女人是受控者,男人的夢魘乃是女人不自知的現實,每一次罪惡行徑后,二人雙雙被逮捕進警察局的時候,作為設計者的男人不是被當作犯人,盡管他再而三的認罪,卻是不明所以的女人被一口認定為罪犯,女人似乎成為男人罪惡的替身。一個稱之為罪惡的東西,必先有作惡的念頭,哪怕是一瞬間的怨念或憤怒,以及后來執行它的行徑,但兩者缺一都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犯罪。這一場悲夢的誕生也正在于兩者聚首一處。然而那個行徑本身不會是罪的,它卻是使惡變為罪的孵化器,把念頭釘入現實的大頭針,如同女人在夢游都是無意識的,而男子心中的欲望得到釋放,如果一切只是在夢中,那就真的只是一場悲情的幻影,畢竟夢中的血也只是紅色液體的圖樣;然而現實中,那就是承載著全套遺傳基因的血紅蛋白的罪孽。人們常講“一念之間”,就像主角沉睡那一瞬,使自己失控的臨界點。可見,醒著,多么重要。
第一印象就是話可真夠多的,影片標題出現前的十幾分鐘的臺詞感覺比金基德之前影片的全部都多。
前四十分鐘很令人吃驚,影片整體的進行都太直白了,連平鋪直敘的鋼琴配樂都異常的模式化,還以為導演為了考量市場逐漸中庸了。
不過欣喜的是,影片終究沒有走入一廂情愿的俗套。金基德固執般扭曲但又給人模糊概念空間的影像表述隨后逐漸彌漫全片。
那些愛、恨、夢境、現實、執著、嫉妒……就如同莊周夢蝶的“蝶”、印章上的“黑白同色”,都是幌子,其實還是金基德內心掩埋的生存即“恐懼”,最終逃避的方式還是“死亡”。
2008-12-24
跌宕的懸疑片 《悲夢》荒誕中的凄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