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7 23:08
首映:2016-05-14(戛納電影節) / 2016-10-05(法國)
年代:2016
時長:128分鐘
語言:西班牙語,法語,英語
評分:8.4
觀看數:22636
來源網:三年網
《詩無盡頭》無限回味的傳記片 眼淚成河蜿蜒兩千余里
這大概是近期我看過最奇幻的電影了,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饗宴,就連導演想表達的人生哲理也讓我愛不釋手,如果你能接受一些極端藝術、也不排斥去傾聽一些人生哲學,你不妨試試這一部電影,說不定你也能藉此體驗一場也許你此生都沒有機會親眼目睹的瘋狂舞臺劇。
電影一開場,我就覺得我好像在看一齣舞臺劇,一齣非常瘋狂但很真實的劇,而我真的很難用文字形容這部電影的美學有多麼的特別,大膽的用色、舒適的顏色搭配、有趣的舞臺劇設計(巨型紙火車及幫忙拿取物品的幕後黑人)、人體藝術、極端藝術?等等,讓我這個藝術門外漢看得是嘖嘖稱奇,實在非常喜歡。
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劇情的部份更是幫我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課,對於一個以電影作為人生教材的觀者來說,這部電影幾乎是一個接近完美的選擇。
其實本片為導演尤杜洛斯基的《童年幻舞》的續作,我雖然沒看過前作,但也完全看得懂本片,或許有些細節的部分無法做延續性的思考,不過大方向卻非常清晰,等過了一陣子我應該會把前作補起來,到時候若也能有些共鳴,也會嘗試寫出心得並與本片做些連結的。
<圖片2>
1
2016年上映的《詩無盡頭》是智利裔墨西哥籍電影導演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的傳記片,看簡介,才意識到,四五年前在一個叫做“盜夢空間”的地方,曾經有人推薦過一部他導演的電影《鼴鼠》。當時電影在“盜夢空間”的院子里放映,也好像是在屋里的白色墻壁上。一父一子,打來殺去,兒子赤裸,殺戮血腥,但看得毫無頭緒,只留下一些荒寂、殘酷、血性的粗疏印象,沒想到如今看到《詩無盡頭》,就是導演的傳記片。
2
亞歷桑德羅也在片中出現,以老年的自我與年輕時的自我對話,幫助他,糾正他。在電影最后,年輕的亞歷桑德羅決定告別智利前往巴黎,與父親的一段瘋狂對話以及瘋狂扭打被年老的亞歷桑德羅出來制止,年老時他更為睿智,就像他跟年輕的自我所說的,“你可以解脫它”,“像一只蝴蝶”。年輕時難以像蝴蝶,只是像猛獸,撕咬的猛獸,因為詩歌,為了藝術,無所顧忌,疾俗如讎,疾循規蹈矩的日常生活如讎。年老時像蝴蝶一樣飛回到年輕時的分別場面的亞歷桑德羅,深知此地一為別,終生難再見,他當然渴望的是諒解,是擁抱,是親吻
最開始吸引我的是大膽鮮明的色彩,通過荒誕夸張的表達,對自身經歷與社會背景的變遷都有著十分獨到而精彩的刻畫。在這樣的表現形式下,主角童年經歷中很多沉重、負面的部分都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消解,也暗示了最終與父親的和解。通過色彩、布景、音樂和演員的表演,相當完美地調動著觀眾的情緒,讓人不自覺地被帶入到劇情的氛圍之中。許多元素的設計和畫面的布置是充滿了隱喻的,充斥著令人炫目的精巧細節,比如母親的歌劇形象,狂躁的鋼琴家、畫家,奇怪面具的路人,隨處可見的非人的黑衣人
“從托科皮亞到圣地亞哥,眼淚成河蜿蜒兩千余里。”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佐杜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狠狠被純粹的文藝給打倒了。
一些感動夾雜在一些片面的延展性文藝,比如說洛爾迦的詩,比如說其中的一些女權畫面,比如說戀愛與俄狄浦斯。色彩是色彩,藝術是藝術,晦澀是一方面,但是晦澀的背后恰好是意象和色彩的充分延展,可以供一些思緒反復下雪,反復沉默。
最終場的大招是佐杜的隔時空碰面,有一些關于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一片海,一片原野,一陣風,生命是原諒。原諒反叛和順從,原諒年輕和衰老
如果已經沒有了對這個世界兒童般的幻想,這部片子肯定是看不懂的。
看的是刪減版,中間剪輯跳躍卡頓,但是對整體表達影響不大,導演想要說的還是很好理解的。
因為對藝術這種人類文化有自己的觀點,所以片子里的一些片段自己不是很喜歡,但是全片看下來,導演對這個世界還抱有童心,這才是最重要的表達,也是值得敬佩的人生態度。作為自傳電影,只描述了導演最年輕時期的生活經歷,迷茫,糾結,反叛,抗爭,實踐都集中于這段時間,對于白發蒼蒼的導演人生影響至深,足以應證了那句“痛苦遠比快樂深刻”。
何為真實,何為虛妄,誰是正常的誰又是那個瘋子,那些都是定義。
你如何定義,世界就是如何的,這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它與你與生俱來的環境有關,但他也可能會在某個瞬間轉變,你可以前半生努力的以你的父親為模板像他一樣的活著或許不舒服但是看起來很合理,你也可以在某天突然爆發做個特立獨行的人,然后你還是不會孤獨還是會有和你一樣的怪人與你聚集在一起,你不會永遠只是一個人,但是孤獨永恒,你無法擺脫它,能做的只是把它當作一個麻煩的老朋友,平靜的接納
《詩無盡頭》無限回味的傳記片 眼淚成河蜿蜒兩千余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