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1 16:26
首映:2012-05-31(中國大陸) / 2011-11-23(美國)
年代:2011
時長:127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7
觀看數:45157
來源網:三年影院
《雨果》獻給電影,獻給《月球旅行記》
經典童書《造夢的雨果》改編。
是我翻過一遍再沒看過,但當時卻很感動的作品。
原著書籍是全鉛筆的素描畫面,文字很少。
就目前改編的電影來看,也完全遵照了原著。
——所以你們其實是沒有畫分鏡的吧!!!
作為一部改編電影來講,《雨果》非常中規中矩。
畫面還行,故事還行,表演也還行。
看到最后也如原著一般,確實感動到我。
其實它的意義更多的是在對電影先驅們的致敬吧。
有人看不懂,有人大捧,都能理解。
作為獻禮片,它已經很到位了。
看不懂的,想必是因為站的角度不同,把它當作普通的美國影片來看。
至于有人問:為什么一部美國片是英國口音但是又在巴黎?
我想說:原著是美國人撰寫繪畫的,講的一個發生在巴黎的故事。
估計導演覺得英國口音在現代大眾意義上講,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戰那個年代吧。
原著在此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26354/
有人說這片子是懷舊,向電影人致敬。這個范圍太光了,準確地說,是在向張藝謀致敬——跟老謀子一樣只處理畫面不講故事。看了一個半小時,還沒出現任何高潮情節,要不是去影院之前剛睡過一覺,估計會是《哈利波特》之后第二部讓我睡著的電影。90分鐘已經是我的忍耐極限,2個大桶爆米花吃得想吐,電影比爆米花更讓人想吐,不得不提前離場。
斯科塞斯講故事的能力簡直弱爆了,如果不是背景在蒸汽時代,一個半小時時間你會認為是在看真人秀節目,嘮嘮叨叨全是無聊小事,偷面包被送進孤兒院的小孩、城管與賣花姑娘的愛情戲,老頭與茶館老板年的黃昏戀,神秘的圖書館老頭,兩個小孩的友情,估計只有閑得蛋疼并且正在撫養小孩的全職主婦才會此感興趣。
這部片子在歐美應該還是有一定市場,畢竟很多老頭老太都是從黑白片過來的。即使影片本身再爛,也能從中嚼出些回憶產生共鳴。這就像《那些年》一樣,9把刀雖然是個菜導,卻讓80后的我們看得險些淚崩。但放到中國來,老頭老太年輕時看的都是《地雷戰》《閃閃紅星》
很用心的一部電影 我想雨果的父親應該是死于戰火 該片講述戰爭給人帶來的苦難 和電影帶給人的歡樂 伴隨這雨果孜孜不倦的探索歷程 一個老電影制作人的坎坷人生完整地呈現 戰爭破壞了美好 也毀了老頭的電影夢 因為戰爭導致的經濟蕭條 人們不再去看他的電影 而他的膠片只能用來做鞋跟 同時戰爭也毀了巡警的腿 奪走了雨果的父親和賣花女哥哥的生命 雖然戰爭的畫面很少 但你可以感受到戰后人們哀傷的心情 巡警沒有勇氣 電影老頭只能修理玩具 雨果更是住在叔叔家幫他修鐘表 所有人都活在戰爭的陰影中 人需要活下去的希望 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機器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Machine never come with extra parts, they always come with the exact amount they need. So I figured if the entire world was a big machine, I could not be an extra part, I had to be here for some reason. 老頭這輩子都不想再接觸電影 不可能 他就是為了電影而生的 他制作電影 給人們帶來歡樂 There is the reason. 我想雨果只是個線索 通過他發現了老人的身世
生日大半夜看的,視覺效果和音樂果然好,可惜沒引進,不然看大屏幕肯定嘆為觀止啊。記得TOMO桑說過,電影就是人們的一個夢。夢境和現實融在一起的可愛的電影,真的感動。偉大的發明需要追求夢想的勇氣,更需要孩子般冒險的心。要不是小男主演技太過成人化,我真就哇哇大哭了~墻上幾幅畫沒太認出來,聽倫敦腔也有點別扭…
《藝術家》是法國人向好萊塢的致敬。《雨果》是美國人對早期歐洲電影大師的致敬(法國場景+英倫腔+美國觀念=什么都曖昧不明)。所謂的致敬很大程度上是曖昧不明的:一種想象性的、回溯性的重構。重構并非是篡改,實際上,回溯性地重構是今日觀想過去的主要方式,權力者借此勾勒出有利于其利益的意識形態藍圖。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重構帶有負面的價值判斷,而在于重構本身被蒙上致敬的外衣,一再被重復,因為成為神話(電影,電影史)的神話,寓言的寓言。
神話的神話,寓言的寓言,這是《雨果》的運作機制所在,即試圖以電影(講述對象)為依托講述一個電影故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故事,即一個白日夢)——恰恰也正是在此處,影片非常直白地道出電影的造夢機制(甚至非常直接地從電影鼻祖梅里愛最終說出:“現在和我一起做夢吧”——由此獲得一種認證式的權威)。因此,影片呈現為某種性質的“元電影”,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但這種“元電影”的性質是不徹底的,至少它被庸俗化成一個致敬的口號
《雨果》獻給電影,獻給《月球旅行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