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種定制感十足的氛圍,充分利用凱特演技和形象,講述了一個反向視角的現實,Tar綜合來說依然是一部較好的有討論度的片子。
凱特的部分就不必贅述,這本就是一個非常展現其演技的片子。而且影片中呈現出來的一個成功的女性在職場和家庭身份中對傳統男性特質的追逐,的確耐人尋味。每每想起她在片中“教訓”欺負她孩子的同學時,都有一種別扭但合理的感受。這也是該片其實演技部分并無法提供感同身受的體現。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疏離感,或者怪誕。
這種感受正是站在現實的基礎上

更新了一期播客:[聊聊「塔爾」:被“取消”的大師,看不見的女性 xiaoyuzhoufm.com]
——————正經影評的分割線——————
這是我在看Tár的時候反復思考的問題。這部片子會變成什么樣,Tár這個人物會有哪些不同的遭遇?
在影片中,Tár作為女性和性少數的雙重身份設定,增加了敘事的戲劇性和人物的復雜度,而不只是又一個在cancel culture中跌落神壇的大師的故事。它讓人看到,在權力關系懸殊、階層固化的圈子里,弱者面臨的潛在危險是不分性別的,女性上位者的壓制同樣值得警惕,它更具有迷惑性

角色的性別設定不過是借用一個“女性”的符號,本質卻是父權體系里的一個男人。面對性侵指控的反應是如此典型,“她深深迷戀我”,太熟悉了,是一個男人才能脫口而出的狡辯。沖上臺揮拳毆打接替自己的男指揮,這也是一個男性的反應,男人習慣于訴諸暴力解決問題,而女性一直以來受到的規訓則是下意識逃避挑起暴力。
一面塑造了一個“男人”,為了平衡性別設定,另一面又在塔爾身上加上了“瘋女人”色彩。跟鄰居發生沖突之后,報復性在房間里拉手風琴大聲唱歌,編排歌詞辱罵鄰居。(包括突然沖上臺打人。)
像一劑猛藥,看完后久久說不出話來。
我看到的,跟性別沒什么關系,權利就是權利。人不是因為性別的不同,才陷入其中,而是人性。
片子整體的結構和剪輯就非常有種霸權感:把長長的片尾名單擺在開篇,我一度差點奪門而出,去告訴電影院他們放錯了。片頭還沒開始交待人物,便開始長長的訪談。我一度出戲,在想這怎么演,這么大段的臺詞,如何演出臨場感。一度想起了之前大魔王上的Ellen秀,那些似曾相識的頓點。還有那些戛然而止的轉場與結尾

反復看了很多遍,其實并不像有些評論說的那樣晦澀難懂,《塔爾》給人的感受反而是“真實,刺骨”,看的過程中并不會覺得主角是虛構的人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紀錄片,傳遞的東西也不難懂。
1,沒有天生的男人和女人,如果把一個男人擺在女人的位置上,那么他會成為一個“女人”,女人同理,所以《塔爾》整篇故事看下來,把主角替換成中年男人也并不違和。
2,與其說是女權主義,倒不如說是在描述人性,塔爾的感情世界很好的展示了“性掠奪就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霸凌”,諷刺的是,同為女性

“塔爾”指揮臺上下那些未存在之物的可能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