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13:50
首映:1974-12-28(日本)
年代:1974
時長:82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6
觀看數:36437
來源網:三年網
《伊豆的舞女》這就是美麗的初戀
這就是美麗的初戀,我昨晚上剛看過這部電影,感覺太優美了.無論風景還是人物都讓人感到清新唯美,山口百惠的清麗脫俗三浦友和的儒雅俊秀賦予了這部情節簡單的影片以無窮魅力和豐富內涵.
我想這應該是個關于初戀的故事,還是有些俗氣的,地位優越的男主角愛上了天真可愛的舞娘,這樣的組合本身就暗示著悲劇。說的有些嚴重,其實這應該是青春給予的一份美好回憶,青澀懵懂的愛戀,惆悵失落的離別。我甚至難以辨別在阿熏的心里是否將這段曖昧不清的感情當做愛情了,因為她那樣純潔,她才十四歲,見到喜歡的人就急急的裸身奔跑,熱切的揮臂,若是換做你我斷然不會這樣“坦誠相見”吧,所以她還是孩子,談愛情有些過早,可是,見到川島她害羞臉紅的樣子,體貼為他擦拭被塵土滌蕩的褲管卻又不是無知孩童的表現。哦,情竇初開的美好年華,朦朦朧朧的愛意最是纏綿,最是難忘,最是真切。、
不知怎的,我對阿熏躲在亂物后哭泣的那幕始終不能忘懷,不能和川島“約會”已經使她傷心不已,而聽到哥哥的岳母那段話更是心痛難忍,結果連摯愛的人兒都要離她而去了,叫稚嫩的她如何承受,愛情剛剛開始萌芽,就被世俗掐斷,也許正如人們常說初戀都是苦澀的,阿熏的初戀還未綻放就已凋零。誰曾說過,喜歡的歌曲并不是因為它好聽,而是它寫出了曾經的自己
今天看過了電影里《伊豆的舞女》,里面青澀的初戀,讓人感懷。大學生乘船離開,小舞女在渡口拼命揮手的那一幕,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雖然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故事,但卻能勾起我們的感觸。獨自旅行的川島邂逅了純真的小舞女阿薰,正如我們在人生中都有很多次偶然的相遇一樣。那些我們遇到的人是不是也在我們心底激起過波瀾,是否也曾難以離開忘懷呢。
甜美純真的山口百惠,就像一朵開在深山中的小菊花,當川島要離開小舞女時,舞女偷偷地躲在一邊哭了,很難過的哭。突然就想起李春波的《小芳》,“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你和我來到小河旁,從沒流過的淚水,隨著小河淌……”曾聽一個長者講起他的知青歲月,他在下鄉時遇到過一個可愛的農村女孩,女孩總會偷偷塞給他很多東西,他也給女孩幫過不少忙,兩顆心在那個年代有過輕輕碰撞,走時他說一定會回來看她的,然而回城后,卻受到了各種外界觀念的影響。工作的忙碌、城鄉的差距、現實的戶口問題,是難以跨過的高山。幾年后,他和一個城市姑娘結婚了。許多年后,等到孩子長大,他才向周圍人講出來
川端康成曾說,想表達“少年和少女邂逅那一瞬間萌動的最真感情”。和文本相比電影加入了更多的社會、階層等的現實性因素。可以說不如原著清新,而是更加殘酷。但仍可視作一次成功的改編。
看完后腦中立刻浮現出了幾個關鍵詞:“相遇與別離”,“逃脫與回歸”(逃出原有的階層差異),以及和《秒速五厘米》極其相似的船岸告別場景。(同樣的距離與感情的題材,秒五的末尾,男女主角在鐵道口擦肩而過,轉身而不相遇。)
總而言之,“初戀”或許是一個永恒的觸動人心的話題。它也許青稚,但總能抓住人心中的某一塊,繼而“看別人的故事,想自家的心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在戰后不久的日本。“和魂洋才”的實質依然存在。影片真實再現了當時許多傳統的和風場景,榻榻米,和服,歌舞伎,等等。川端康成終其一生,即是在表達“日本的古典之美”。或許應該去看看他的諾貝爾獎頒獎詞,《美麗的日本和我》。
我是通過袁詠儀和張國榮的一部電影《滿漢全席》知道的山口百惠,當時并不知道袁詠儀模仿山口百惠得打扮出自這部《伊豆的舞女》。很多年之后,我無意間聽到了山口百惠的《曼珠沙華》,開始喜歡上了她的歌曲,直到有一天,一個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前奏想起我聽到了這首《伊豆的舞女》,后來才知道這是電影的主題曲,于是就在網上看了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始的畫面,有如畫作般的景色,當看到電影結束時彼此告別的畫面,我想起了袁詠儀和張國榮的那部電影,原來出自這里。
很久前看的川端康成的原著,被那純潔的形象和淡淡的情傃所迷倒。但不知道是電影的表現力遜色于原著,還是真的是人長大了思想改變了,現在的我真的很難相信現實中會有影片中阿薰那種如此自然純潔、活潑可愛的女性了。她會在洗澡時因為高興而不顧沒穿衣服沖出澡堂,她會因為說錯話感到害羞而低頭沉默不語,她會專心聽別人講故事而忘掉周圍的一切……
不過說起電影和原著確實有很大的差別。原著主要是塑造阿薰這個形象,而影片又變成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的純愛情戲了。但撇開原著的影響,單看片子的話,那種淡淡的憂傷感還是很動人的~
《伊豆的舞女》這就是美麗的初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