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7 04:43
首映:2010
年代:2010
時長:94
語言:羅馬尼亞語
評分:7.2
觀看數:43587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想吹口哨我就吹:當自由遭遇荷爾蒙
關于羅馬尼亞這個國家,我對它主要的印象停留在兩點上:一是美國動畫片《南方公園》里提到富裕的美國的反面時,總愛拿這個國家舉例子。“如果你對物欲橫流的美國心懷不滿,那就該把你流放到羅馬尼亞去”——這是它的主人公之一“胖子”卡特曼的一貫理論;另外是《四月三周兩天》,一部記述一起與墮胎有關的事件并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羅馬尼亞電影。兩點綜合起來的印象:這個國家不大富裕,社會問題重重,但近幾年它卻生產了一批質量不錯的電影。在一部金棕櫚的背后,必然還有一批“銀棕櫚”、“銅棕櫚”電影支撐。
《想吹就吹,吹的響亮》便是一部“銀棕櫚”級別的羅馬尼亞電影,它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銀熊獎。與《四月三周兩天》一樣,這部電影的力量主要來自于它以幾近寫實的方式紀錄下了一起事件,它的情感沖擊力和戲劇高潮完全來自于事件的內容,以及透過這起事件在觀眾頭腦里激發起的對其背后內容的想象。
羅馬尼亞青年西爾維烏已經在一所監獄中度過了四年,再過15天他便要刑滿釋放了。從電影開始時一組表現監獄日常生活的鏡頭看
簡單的人物、簡短的篇幅,卻將一個數度造就罪犯的因素一并囊括。
個人、家庭、社會、執法者以及監獄本身,相互之間的不信任與偏見令得一切最終變得不可收拾,如果任一一環能打破藩籬取得信任,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影片從主人公的角度不僅將一個涉及家庭、監獄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把觀眾與其即將出獄度日如年的感受緊密聯結,不到90分鐘要情節有情節,要節奏有節奏,要人物有人物,不得不說編導功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初選擇看這部電影,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
《想吹就吹,吹得響亮》。
但與譯名的略帶歡樂不同,這部電影卻是冷峻而殘酷的。
男主人公還有五天就可以從這個名義上為感化院,卻不比監獄好多少的地方解脫出來。他似乎可以嗅到自由的味道了。而在感化院的這段時間中,他也試圖變得乖戾。
但意外發生了。導火線就是男主的弟弟前來找他,并告訴他母親要把他帶到意大利。男主為此感到焦慮和困擾。因為他認為,母親會毀掉弟弟的未來。自己小時候就是跟著母親的,但母親為了自己的生活,卻將他看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他始終認為自己變成這幅樣子,母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弟弟是自己一把拉扯大的,他絕不可以看到弟弟重蹈自己的覆轍。于是他開始試圖尋求轉變。但一切都是那么的艱難,他遭到了同伴的羞辱,甚至與母親的談話也是以爭吵而悻悻收場的。
男主的焦慮終于轉化為了難以抑制的憤怒。在一次訪談過程中,沖突爆發。他挾持了自己看中的一位女孩作為人質。而他提出的要求就是見到母親,讓她發誓要把弟弟留下來。母親妥協了
想吹口哨我就吹:當自由遭遇荷爾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