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可能導致謀殺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最完美的謀殺就是抓不到嫌犯的謀殺,或者是謀殺者自己策劃的或者是別人幫助隱藏的,總之,無論殺人者自己把自己隱藏起來還是別人幫助隱藏起來的,只要成功了就是完美的謀殺。教授的演講和結尾想說的就是揭示規律不等于發現真理,存在規律不等于發現通往真理的路;數字和數字的規律看起來最可信,而實際上數字和他的規律最隨機、無序和令人困惑。我認為真理本質上反映的是人類對完美的渴求,對未知的好奇。追求真理就是滿足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舉動

最近看了兩部小說,兩部電影。都是推理的。
其實只有兩個故事。因為兩部電影都是由小說改編來的。
看的順序兩個故事相反。
《牛津謎案》是先看電影,再看小說。
《嫌疑人X的獻身》則是在買《牛津》的書時一并買的,先看了書再看了電影。
這兩個故事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
殺人的都是女人
被殺的都是該女人無法忍受的親人(或曾經的親人)
兩個女人,都有一個男人愿意千方百計替她們掩蓋罪行
而兩個男人都是絕頂聰明的數學家
掩蓋的方法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是“看上去是一個幾何題,其實是一個函數題”,而且都要利用到他人的死亡
兩個故事中都有另一個絕頂聰明的數學家(或物理學家)最后時刻洞察了謎底
兩個故事比較起來,更喜歡《牛津》,故事設計的更合理可信,書中很多數學和哲學的道理講的比《嫌疑人》更深刻和透徹,整個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后者似乎只是浮在表面,和數學聯系的緊密性不如前者。當然,前者故事中出現了許多巧合,助了數學家一臂之力,后者中則都是靠數學家一人之力。
兩個故事中,設計的謎案都太難解了,以至于我覺得

深度謎案:殺人游戲者、邏輯愛好者必看影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234.html